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仅如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窃取,国家陷入了分裂和战乱,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任大总统,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宣告讨伐北洋军阀。

10月8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北伐议案,决定率领革命军出师北伐,统一中国。

孙中山

10月的一天,孙中山乘坐宝璧号炮舰从广东溯江而上,10月17日下午抵达梧州,随行的人员还有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邓家彦及总统府参军等20余人。

孙中山在梧州调兵造将,他在梧州大校场面对数万群众,发表慷慨陈词演说:“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为了铲除万恶的北洋军阀,统一祖国,本大总统特率革命大军,出师北伐。”

孙中山率领北伐军船队离开梧州后,沿着桂江而上。

11月15日,孙中山的北伐部队兵分两路,一路沿水路行进,另一路走陆路。在往桂林北上的过程中,有一艘运兵船在倒水镇高稳村乌龙滩搁浅了,这艘船直到1998年才被文物考古工作者在9米深的水中打捞出来。

北伐军

11月27日,孙中山抵达平乐,下令各军在桂林集中。两天后,乘坐军舰到达阳朔,在阳朔县城作了题为“实行三民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泉方法”的演讲。

在途经兴坪赵氏渔村时,孙中山看见这里山川非常雄伟,是一个很好的军事要地,于是就在地方驻军赵元杰的陪同之下,带领随从登临天水寨,并对渔村的美丽古朴大加赞赏。

12月4日,孙中山顺利抵达桂林,把北伐军的大本营设立在了桂林独秀峰下的靖江王城,随后妻子宋庆龄率领红十字会会员也赶到了这里。

早在明朝朱元璋建立政权以后,就认为独秀峰是一个潜龙之地,于是封他的侄孙为靖江王使,还把独秀峰一带作为靖江王城加以建设。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了北伐大本营所经历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先后集中10个混成旅30多营约5万人,将其整编为7个军,督导训练,准备分三批陆续出师北伐。

根据新中国开国元帅叶剑英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大无畏精神》一文中回忆:

“孙中山根据过去几十年革命的经验,以及当前的情况,了解到要想革命,非有革命武装不可,不能光靠暴动和运动旧军队倒戈的办法,因此在桂林独秀峰下开始了整军。”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亲自参与军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整军,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及所属机构,全军统一供给训练和作战行动。

从桂林流向梧州的抚河,即漓江、桂江,这条河是北伐军的主要运输干线。然而,一些军官长期欺压百姓,征用民船在这里从事商业活动,从中谋取利益。

1921年的叶剑英

北伐军大本营在桂林建立之后,孙中山成立了抚河船务管理局,对抚河的船只进行统一管理,并派兵保护运输,叶剑英被任命为护航的第二营营长。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建立了供给局,设立兵站,以防止军队骚扰百姓。

叶剑英在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整军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的,对团长以上的军官,采用中山先生亲自讲课的办法;对连排级军官,则以军官教导团的方式加以整。我也曾听过几堂课,如孙中山先生那时把革命称为人民革命,要建立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以及对智、仁、勇的解释,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在独秀峰下,孙中山演讲了《革命军人精神教育》,这是桂林整军的光辉文献,其中指出:

“总括宇宙现象,不外物质与精神二者。精神虽为物质之对,然实相辅为用也......故在今日而言救国救民,必要革命,革命须有精神。”

孙中山

孙中山号召北伐军的将士发扬智、仁、勇的军人精神,肩负革命重任,完成救国救民的大业。

桂林整军是孙中山第一次领导和亲自参与军队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从组织上、政治思想上、军事上教育和改造旧军队的具体实践,不仅团结教育了各支北伐军队,而且将一批北伐军中下军官的热血青年培养成为了革命骨干力量。

当时在桂林的北伐军中,汇集了一批民族的精华,他们在后来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的叶挺、叶剑英等人,就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通过这次桂林整军,使得孙中山的建军思想日渐趋向成熟。

北伐军

孙中山在桂林期间,还做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那就是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几经挫折,他深感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帜,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很想了解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并寻求苏俄对中国国民革命的援助。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他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同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马林,两人在9天时间里数次长谈。

马林向孙中山建议说,要联合各革命阶级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等等。通过会谈,孙中山对以俄为师和扶助农工的观念日益明晰。

马林

会谈结束之后,使孙中山对苏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他立即写信给廖仲恺等人,对这次会谈表示非常满意。他在信中明确指出:“美国、法国的共和是旧式的,而俄国的共和是新式的。”

桂林北伐大本营时期,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了伟大转变,他认识到要取得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要建立一支革命党所掌握的革命军队。国民党也必须增添新鲜血液,以重获新生。

与此同时,孙中山还曾到丽泽门外凭吊武昌起义的元勋蒋翊武,缅怀先烈的事迹。他接受桂林的一个老同盟会员的建议,在此立碑纪念,并亲自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早在1913年7月,蒋翊武返回湖南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到通缉。8月29日,南行至广西全州府兴安县境内时,被驻军统领秦步衢的部下所捕,随后押解至桂林。在袁世凯的授意下,蒋翊武被广西都督陆荣廷枪杀。

1922年2月27日,孙中山在桂林陆军学院的演兵场举行阅兵和授旗仪式,他率领全体官兵宣誓:“民国存亡,同胞祸福,革命成败,自身忧乐,在此一举。救国救民,为公为私,唯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

北伐军前锋部队由桂林进入湖南,湖南军阀赵恒惕发出通电:“拒绝北伐军入湘”。

就在此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阻挠和破坏北伐,而支持北伐的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却被暗杀。

3月26日,孙中山在桂林北伐大本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认为陈炯明居心叵测,广东后方不稳,决定变更北伐计划。

于是,孙中山乘坐军舰离开桂林,于4月16日抵达梧州。这是孙中山北伐期间第三次驻节梧州,他首先免除了陈炯明内务总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等职,以示对陈炯明阻挠北伐的惩戒,保留其陆军部长一职,以促使他悔悟。

徐世昌

孙中山下令北伐军由桂林回师返回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移至广东韶关。

此前,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各界声明:“只要北京的非法总统徐世昌辞职下野,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孙文也立即辞职下野。”

徐世昌被逼下台后,直系军阀曹锟恢复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是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孙中山下野,其中也包括民间呼吁者胡适、蔡元培等一些社会知名人士。

然而,孙中山并没有理会这一批知识分子的呼吁,拒绝辞职下野。一时间,一些媒体哗声大起,孙中山也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孙中山

孙中山拒绝下野之后,他的追随者陈炯明,逐渐对自己的领袖产生了不满。陈炯明对孙中山表示异议,他说:“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应该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逐步走向全国的和平统一。

孙中山不同意陈炯明的主张,坚持认为:“必须要武力北伐,打倒北洋政府。”

这样一来,陈炯明与孙中山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直到1922年6月12日,孙中山终于向陈炯明摊牌说:“你的部队(粤军)必须撤出广州周边三十里地之外。”

陈炯明

6月14日,陈炯明发表了《粤军全体官兵请孙中山下野电》的通电,呼吁孙中山辞职下野,但孙中山依然不予理会。

6月16日凌晨3点钟,陈炯明的部下叶举、洪兆麟公然率军炮轰越秀楼的总统府,孙中山被迫逃到永丰舰上避难。

这一次的北伐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孙中山在桂林建立北伐大本营的活动,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里程碑。

举报/反馈

闲来写史

3980获赞 1392粉丝
煮酒论史,以史为鉴,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