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文化独特表征的代表,武侠动画片集匠心独运的文化思考与卓尔不群的商业智慧于一体,成为动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鲜明类群。2007年开始播出的系列动画《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以唯美中国风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受观众喜爱。
侠女是具有侠客的精神品质和行为特点的女性,她们饱含着光荣与梦幻的意志,永远固执着心中替天行道和代地执法的不变追求。《秦时明月》中的侠女形象是立足于现实社会对浩荡千古的侠义精神的实践创作,亦是在全球化格局中对千年积淀的英雄情结的感性创作。
《秦时明月》的侠女塑造受儒、道、墨三种不同文化基因的影响,形成了“儒侠”“道侠”“墨侠”三种不同类型的侠女形象。同时《秦时明月》通过虚实相交的动画角色编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动画造型设计、充满武侠魅力的动画视听语言等多种艺术手法完善对侠女形象的表现度,赋之以高级的艺术表现。
武侠动画《秦时明月》所塑造的大量侠女形象提供了穿越时空、探索中国侠女文化的标本,展示着深刻的社会意涵与理性批判的力量。侠女形象既折射出了一定的女性主义光芒,又始终作为被看的客体而没有逃脱出其性别的藩篱;其对诸子百家文化精神的演绎既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稀释了人们对于经典文本的固有记忆;对自由人格与生命真谛的关注使其染上了人文主义的色彩,又因作品本身追求商业利益的本质消解了本其应有的崇高性。
只有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才能建构出经得起推敲的、具有生命力的动画人物形象。《秦时明月》动画系列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它巧妙地将“武侠”与“动画”这两个元素联系在一起,并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以秦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江湖侠客、诸子百家与大秦帝国角力的壮阔史诗。“武侠”与“动画”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惊心动魄的视觉奇观融于一体,各种民间神话与经典的真实历史故事在剧中一同呈现,剑胆琴心的江湖侠客与诸子百家的历史名士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悉数登场。
侠女是有着一切侠的精神品质和行为特点的女性,她自古以来就是侠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从侠客形象的起源还是侠的概念来看,侠的性别均为男性。韩非子《五蠹》里“以武犯禁”的侠是男性,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里“救人于厄,振人不赡”的侠是男性,班固《汉书·游侠传》中“权行州里,力折公侯”的侠亦是男性。“侠女”显然是被单列出的概念,从“侠”与“女”的结合到“侠女”被世人承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据史籍记载,越处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侠女也是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剑侠。
据汉代《吴越春秋》里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灭吴国之前,求得民间剑法高手越处女,命其教习并率领军队攻打吴国。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牧都曾为其作诗,当代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也以其为原型,写了武侠小说《越女剑》。
尽管如此,《吴越春秋》中的越处女并没有得到正统史学家的关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如红线女、聂隐娘等具有与侠客行为类似的女人,也并没有得到史学家像男侠那样的贯名。一直到宋代徐防所著的《太平广记》中,才将她们列为“豪侠”。在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卷一《侠妇人》中才首次将“侠”与“女”相结合起来,形成“侠女”的概念。此后,用侠来称呼女子才逐渐成为习惯。
从对历史与文学中的侠女形象的简单梳理中可以看出,侠女形象经历了历史与文学双重风雨的洗礼,沉淀成一个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