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档案中的抗美援朝烈士

抗美援朝

71

1950-2021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71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舍生忘死,以战止战,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有力维护了东方与世界和平。

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武进档案中珍藏着抗美援朝烈士名单,这些“最可爱的人”,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永远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据《武进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950年11月4日,武进县各党派团体发出抗美援朝联合宣言。同年12月15日,各界人民代表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会议,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委员会武进分会,后改为武进县抗美援朝分会。


据《武进县人武部历史资料汇编》记载,从1950年11月起,武进县全面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在广泛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动员广大青壮年报名参加志愿军。截至1951年3月,全县有4450名青壮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1953年,又有1316名青壮年先后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这些热血青年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其中一部分热血青年血洒战场,成为革命烈士。


武进区档案馆珍藏《武进县抗美援朝烈士名单》及《武进人物》,在《武进人物》卷二《革命烈士》第二章中记载了340名志愿军烈士的主要事迹。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泰村乡人宦维章烈士,1953年6月牺牲时已经38岁,时任志愿军24军209团一营二连副指导员。参加革命最早的三河口人牟英烈士于1940年参军,1953年6月牺牲,时任志愿军24 军208团一营参谋长。全县唯一的志愿军女烈士龚全英是卜弋南街人,1951年1月参加志愿军,1952年12月牺牲,年仅21岁。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必须进一步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以忠诚、汗水和担当,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新辉煌!

凭着钢铁意志英勇无畏精神战胜严寒和强敌

——武进有20多名志愿军烈士血战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重要战役,是彻底改变朝鲜战场局势的重要转折点。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直接较量。美军陆战1师和第3、第7步兵师及南朝鲜第1军团约10万人参战,志愿军第9兵团的20军、26 军、27军近15万人参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激战近一个月,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创造了全歼美军第7师31团(北极熊团)的纪录,击毙“联合国军”1.3万人,收复了朝鲜东北大片区域,将东线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南。


但志愿军第9兵团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遭遇了朝鲜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他们衣着单薄,忍受着饥饿、酷寒和疲劳,在冰雪覆盖的山地连续行军作战。为了截断美军陆战1师的南逃之路,志愿军27军81师242团5连奉命埋伏阻击敌人,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夜晚,全连129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成为战斗着的“冰雕连”,像这样成建制的“冰雕连”还有志愿军20军177团6连和180团2连。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根据武进档案资料记载,在志愿军第9兵团中,武进有20多名志愿军烈士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其中遥观的王听法、夏溪的方宗大、戴溪的沈继明等在战役中牺牲。


“攻的勇猛,守的顽强”

——武进有多名志愿军牺牲在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中部战线发动“金化攻势”,对位于金化以北的上甘岭地区发起进攻,企图夺取志愿军的防御要点五圣山,以改善其战场态势。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绞杀43天,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地区,“联合国军”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将上甘岭高地上的土石炸松1至2米深。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连续进攻。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共击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并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上甘岭阵地,粉碎了“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上甘岭战役成为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


武进有多名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其中有漕桥的周炳乃,政平的张晓明、浦河的周盘法等。周盘法于1948年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1月牺牲时,任志愿军15军45师某部炊事班班长。张晓明在志愿军后勤部四分部任管理排长,1952年12月22日牺牲。


迎接胜利的最后战役

——武进有23名志愿军牺牲在金城反击战


抗美援朝中的金城反击战发生在1953年7月13日至7月27日。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关于战俘问题已达成协议,并即将签订停战协定。然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被俘人员2.7万余名,并且宣称南朝鲜准备单方面继续打下去,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

为此,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金城反击战,狠狠打击南朝鲜军,确保停战顺利实施。志愿军组成3个作战集团:东集团60军和21军;中集团68军的202师、67军199师、200师、54军的135 师;西集团68军203师、204师、54 军的130师。另外54 军的134师作预备队,24 军负责阻击敌人的援军。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打响了金城反击战,历时15天,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正面防线,向南拓展160多平方公里,重创南朝鲜军首都师、第3、第6、第8师,其中68军的203师先头部队1个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军,以极小代价歼灭首都师第1团团部,后来成为京剧《奇袭白虎团》的题材。共毙伤俘敌5.3万余人,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经过金城反击战,迫使南朝鲜回到谈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根据档案资料记载,在金城反击战中牺牲的武进籍志愿军有23名,其中有潘家的姚金法、昊锡松,漕桥的雷洪金,洛阳的周麒麟,运村的魏宗明,南夏墅的蒋焕兴(蒋志贤),卢家巷的庄岳中,东安的骆金生、周天生等。



致敬历史

致敬新中国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融媒体记者:张可馨

来源:今日武进

举报/反馈

7区人家

4175获赞 421粉丝
生活在常州就上戚区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