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在我最初的认知世界里,只能与羊肉串相伴。当走过新疆的一些地域,发现馕不只是一种主食,还可以当零食、小吃,更是一种地域饮食的文化。
馕,古代称为胡饼、炉饼,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乌鲁木齐大巴扎的馕体验店里,有一面新疆馕六大产区示意图。哈密,主产大油馕;库车,主产库车大馕;和田,主产窝窝馕、馅料馕;喀什,主产皮牙子馕;阿图什,主产芝麻馕;吐鲁番,主产芝麻馕。
在体验店的馕文化介绍中将馕划分为四类,分别为面馕、油馕、馅馕、形馕。面馕以小麦面粉或玉米面粉为原料制成。油馕的特色是一层面,一层油,然后擀薄烤制。馅馕里可以放玫瑰花酱、核桃、黑加仑、大枣等。形馕多用面坯制成葡萄、鸟、鱼等多种造型,类似面塑。据不完全统计,馕的种类已达130多种。
在新疆的途中,我还会去了乌鲁木齐图书馆,吐鲁番图书馆翻阅资料,将喜欢的书籍通过网络都买了回来。其中一本书中还记载了艾曼克馕,直径在40-50厘米,做一个馕需要一两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托喀西馕1厘米厚,像杯口那么大,相对袖珍;格吉德馕(窝窝馕),直径10厘米,厚约5厘米左右。这种馕比较常见,我在哈密的时候还有幸尝到了用牛奶做的这种馕。喀克齐馕、比特尔馕、却买西馕、果西馕、卡瓦馕……太多,太多。
不同品种的馕,食材与做法也有不同。发面馕的基础食材有面粉、酵母、水、植物油,根据不同需求还会用到皮牙子(洋葱)、五香粉、孜然、盐、糖、茴香、鸡蛋等。其中有一种食材叫锡亚丹,资料中称为斯亚旦,学名黑种草,让我印象深刻。
我比较喜欢研究香料,许多香料都是增添异域风味的要素之一。回到内蒙后,我便安排“漠南仓”的同事去选货。这种食材会与切碎的皮牙子(洋葱)、水混合,抹在馕的表面,来增加风味。
制馕,首先要将面粉、水、盐、酵母等混合发酵(也有不发面的馕),然后将面团分割,擀圆,放在馕枕上,用馕针戳出纹饰,烤制时还会向馕坑和馕的表面喷洒盐水,烤熟后表面刷一层植物油。
一路走来,品尝到一些不同形状,不同风味的馕。馕,由于烤制过程减少了水分,所以不容易腐败。装两个馕在背包中,心里踏实,饿不着。越是了解,越是开始对这类食物感兴趣,开始敬佩劳动人民的智慧。
再想想当下,食材越来越丰富,研发几个菜跟打仗一样,真是不应该。等漠南仓的同事把“黑种草”的供应渠道沟通好,我也想学下诗人白居易,做些胡饼送挚友。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举报/反馈

骞味

9.2万获赞 4.4万粉丝
一个有奇怪想法的餐饮人。
美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