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越是懦夫,越会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群。对于凶兽,他就像一只羊;而对于羊,他就像凶兽。”当天灾人祸来临时,才是检验人类良知的时刻。愚昧无知的人们,总是擅长用禁锢的思想和锐利的语言残害弱小者,他们抱残守缺,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麻木不仁,更是社会里的可怜虫。医治国民“劣根性”的药,从来就不在他处,而在国民的心里,在国民的精神里,在国民的魂里!
文本研读
新 坟
作者:台静农
①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交代人物出场的时间和环境。)
②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群的喧嚣和四太太的嗓音。疯四太太的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与文章结尾形成对照。)
③“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设置悬念:为何“讨厌”?)
④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外貌描写,侧面表现四太太凄惨的遭遇。)
⑤“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啊,你听放炮了,劈啪,劈啪,劈啪——啪。哈哈,新郎看香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语言描写。四太太的疯言疯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也为下文的故事情节营造了浓重的悲惨氛围,透出心酸。)
⑥“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⑦“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阅,劈拍,劈劈拍——拍!”
⑧“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
⑨“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锻,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⑩“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⑥—⑩段:旁观者拿四太太悲惨的遭遇打趣,这体现出市井小民的冷漠、无聊。他们已然丧失了同情怜悯之心,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是悲剧产生的帮凶。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吐沫喷得满衣都是的。(四太太的愿望仅仅是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可这简单的愿望却被乱世击碎,也无怪乎她在儿女惨死后精神失常了。)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就是恐怕吴二先生来了,免得她在这里打扰。(叫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旁观者,都在不停地伤害这位可怜的母亲。与直接杀害四太太子女的凶手相比,这群旁观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凶手们是用刀枪杀人,他们是语言嘲笑诛心。)
“对啦,对啦,有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儿女双全,嫁娶圆满,或许是四太太毕生的愿望,可这愿望她至死也没能实现。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大家目送了她走,吴二先生还未来,都不免有点烦躁,(吴二先生是谁?众人为何等他?预留悬念,吸引读者。)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他不知道她,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
“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
>>>—段:借助“乡下人”之口抛出读者的疑问,再借萧二混子和汪老光的回答揭示四太太可悲的身世。四太太已然这样可怜,醉酒的汪老光却认为是四太太自己作孽,封建思想严重。
这时候,吴二先生手里拿了一块被汗抹光的木令牌来到了隆盛的门口,向认识的打了招呼,顿时大家静默了。(通过众人的反映,侧面表现吴二先生身份地位的不同。)
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直冒汽地等着他,每夜他俩都要喝几杯的,因为夜间不能睡,必得弄点酒才好过。(环境描写,营造阴冷恐怖的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同时烘托出四太太悲惨的命运。)
“怎么回来这样慢?”老七问。
“天黑得很,怕出事,四个栅门都看了一看。”(越是怕出事,越可能出事。)
他俩随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四太太的疯话贯穿着全文,回荡在小镇的每个角落,声声都像在控诉着麻木的人群。)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
“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是悲伤的灵魂在叫,是批判封建的正义在叫,愚昧者和帮凶们着实应当感到害怕。)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到这样了,还想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通过对话,揭示四太太疯癫的原因。)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入他的,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作为四爷的亲弟弟,五爷在兵祸来临时毫不顾惜四太太孤儿寡母,独自逃走,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体现了五爷人性的自私。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至现在没饭吃!”
>>>—段:当贫弱者遭灾时,自私者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四太太遭受兵祸后,五爷乘机侵占了其家产,将她赶出家门,令她只能乞讨为生。
老七忽然想着什么似地将楼门开开,伸头向外探望,见没有什么,于是又将楼门重新关起。“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插叙,四太太的声音再次出现,小说的悲剧性更加生动。)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缘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见的。”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
>>>—段:愚昧源于无知,小镇上的人对天灾人祸没有清醒的认识,封建迷信思想深入他们的骨髓。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以四太太的声音开篇,又以其声音结束。小说首尾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始终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突出人物悲惨的命运。)
(节选自1935年鲁迅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知 识 建 构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定义: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3)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本文中第段描写了“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这为下文老七、昂三的对话提供契机和语言环境,烘托了四太太悲惨的命运,推动小说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