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生物处理#

氧化沟工艺又名氧化渠工艺,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工艺在早期只适应于5000m/d以下的小型城市的污水处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适应于各种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处理。

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首先看一下氧化沟的基本工作原理:

氧化沟主要采用一种环状跑道型的曝气池作为主体反应器,在这个曝气池中间,采用表面曝气器(横轴式转刷曝气器或竖轴式叶轮曝气器)作为它的主体曝气设备。

出水还需要设置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浓缩后的污泥需要回流进入氧化沟,以氧化沟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废水依次经过格栅、沉砂池后,出水直接进入氧化沟,有机物在氧化沟内进行生物降解,随后混合液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二沉池中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上清液则进行排放。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氧化沟的几个特征。

构造特征

  • 池体狭长,池深(3~5m)较浅;

  •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比如竖轴的低速曝气叶轮或横轴的曝气转刷、转盘等;

  • 进、出水装置比较简单。

工艺特征

  • 氧化沟内的流态为一种循环混合态,混合液呈推流式的快速流动,流速在0.4~0.5m/s,进水流量与氧化沟内流量相比,通常都比较小,因此内部属于完全混合态;

  • 氧化沟的有机负荷很低,与延时曝气法相当,所以出水水质较好;

  • 氧化沟具有非常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于水温、水质、水量等变动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量小,污泥龄(可达15~30d)比较长;

  • 具有生物脱氮的功能,好氧区硝化、缺氧区反硝化,通常来说,曝气转盘的下游是好氧区,上游是缺氧区。

典型的氧化沟工艺

目前为止,氧化沟主要有四种形式。

Carrousel氧化沟

这种形式由荷兰DHV公司在1967年最先推出,内部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是一种平行多渠式的氧化沟。其BOD5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总氮去除率可达90%,总磷去除率可达50%,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

Orbal氧化沟

这种形式的氧化沟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又称为同心圆式的氧化沟。废水从外侧进入,在每条沟内多次循环后最终从内沟排出,工艺流程如下:

二沉池内沉淀的污泥回流至外沟,与进水混合后再同时进入氧化沟。

Orbal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的沟渠,能够充分利用水流的惯性,可以节省拖动所需要的能耗。同时,采用多沟串联的形式还可以减少水流短路现象,从而确保出水水质。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

这种形式最早由丹麦的Krüger公司开发的,具有两沟和三沟两种形式。

其中一条沟会交替用作曝气池和沉淀池,因此无需增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但是交替运行也降低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通常D型二沟只有40%,三沟稍高一些,能达到58%。

其中VR型和D型均为二沟式,但是常用的还是三沟型的氧化沟:

其中两侧的A和C沟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B沟则一直作为曝气池,废水从A沟和C沟交替进入,出水时也相应的从C沟或A沟流出。

三沟交替运行的氧化沟,为生物脱氮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整体的BOD5去除和脱氮的效果都比较好。

曝气-沉淀一体氧化沟

该方式是由美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主要原理是将沉淀池与氧化沟合建,有三种主要形式。

侧沟式氧化沟

主渠作为曝气池,两个侧渠作为二沉池,起到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的作用。

沉淀池内置式氧化沟

将沉淀池内置在氧化沟中,通过两端设置隔墙来减少水流的紊动,从上部收集出水,底部让回流污泥能够流过。

内置船型沉淀池氧化沟

氧化沟内设置一个船型的沉淀池,从船型内部收集出水,沉淀后的污泥通过船型底部迅速回流到主沟中。

氧化沟的设计参数

当氧化沟用于处理城市废水时,有如下的设计参数可做参考:

结 语

以上就是关于氧化沟工艺的全部内容了。

举报/反馈

小白科普水处理

818获赞 1020粉丝
水处理设备及工艺科普(ง •_•)ง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