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体必需的能量,人类吃糖的历史由来久矣,中国关于造糖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



<礼记·内则>有「子事父母,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述,由此可见在周代,我国人民已普遍掌握了制糖的技术



到了现代,各种各样的糖果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但在上世纪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麦芽糖是人们主要食用的糖,如叮叮糖这样简单的麦芽糖就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吃了不想娘的叮叮糖



叮叮糖的名字来源于它特有的「声音」,叮叮糖是麦芽糖的一种,因其质地坚硬,往往是用铁片敲碎了卖,敲的时候往往发出「叮——叮——当」的声音,因此被叫做叮叮糖。



在云南,叮叮糖的叫卖声十分具有特色「叮叮糖,叮叮糖,吃了不想娘……」



大概是形容受了委屈而哭闹的孩子吃了这香甜的糖果就喜笑颜开,不再哭着找妈妈了。



别看叮叮糖硬得像块石头,到了嘴里以后不仅甜进心里去,还会变得非常粘牙,不知多少孩子换牙时曾被它粘掉了大牙。



不过馋嘴的孩子可顾不得这些,刚到手的叮叮糖便放进嘴巴大肆嚼了起来,那架势,恐怕再掉两颗牙也阻止不了那颗「求甜」的心。


边走边卖的叮叮糖



过去货品流通情况较差,人们买东西大多依赖当地供销社、超市等场所,可叮叮糖却不会出现在商铺的货架上,于是「货郎」便挑起了「卖糖的大梁」。



在过去,有的商贩在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这种人被称为货郎。



他们的出现常伴随着大声的吆喝,有磨剪刀的、收铜铁的,其中最招小孩的就是卖叮叮糖的货郎


他们往往挑着箩筐,里面放着大块小块的乳白色叮叮糖,手里攥着一个小铁锤和一个刀型铁片——铁片名叫糖斩,是专门用来敲碎糖块的。



货郎一路走,一路大声吆喝,小孩远远地听见那叫卖声便跟家里人要钱买糖,糖的价格不贵,但那甜蜜的滋味仿佛能沁进人心中。



除了钱之外,麦芽糖还可以用粮食去换,或者牙膏壳、旧报纸、废铜铁等,行脚的货郎不挑货,瞅准了换糖的物件,抬手便敲下几块价值相当的叮叮糖



消失的货郎



随着时代的发展,叮叮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包装、口味五花八门的各式糖果……



就连货郎那嘹亮的吆喝声似乎也渐渐远去了,偶尔在街上听到一声「叮当」倒让人回忆起童年时光。



叮叮糖的味道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但似乎总是不如记忆中那竹篓里的香甜。


不知缺少的是那份少年人「不矜持的兴奋」还是货郎手中糖斩的叮叮声……


结语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叮叮糖也许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听懂那叮当声。



也许属于叮叮糖的时代已经过去,属于货郎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但那甜美的味道却会伴随着几代人走过一生


转自:56文化网

举报/反馈

街头巷尾好奇社

2.5万获赞 4.1万粉丝
云南街头巷尾,探寻新鲜事
云南创星严选电子商务官方账号,旅游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