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流行乐歌坛上可谓风起云涌、人才辈出,一大批有实力的青年歌手脱颖而出。那时,有点名气的歌手被称为“歌星”,名气再大点的就叫做“巨星”,歌坛那几个顶尖级的人物就被歌迷们称为“天王”、“天后”。当然,能够获得此殊荣的人物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女歌手中能被称为“天后”大概只有四、五个人,她们分别是王菲、田震、那英和李娜等人。前三位都是大型歌舞晚会的常客,特别是王菲和那英,走的是偶像式的发展路线,她们的背后都有专业的团队和国内知名的音乐制作公司在大力扶持着。与她们不同的是,李娜的成名作品大都来自于影视剧的主题歌曲。

1989年,有“农村三部曲”之称的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热播后,立刻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特别是片中那首由李娜演唱的主题曲“苦篱笆”,她用沧桑的音色、饱满的情感唱出了一个苦命的女人的心声。当时,大街小巷里都在播放着这首歌曲,人们在欣赏歌曲之余,也都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李娜也凭借着这首“苦篱笆”一炮而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星。

在随后的几年里,李娜的歌唱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她独特的音域、音色以及对歌曲的理解能力,许多影视作品的制片方和导演都请李娜为自己的影片配唱主题歌。短短的几年间,李娜为160余部影视剧配唱了200多首歌。那时,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的主题歌曲几乎有一半都是由李娜唱出名的。因此,李娜也成为了演唱影视剧主题歌曲的“专业户”。

李娜演唱的许多歌曲,深受广大歌迷的喜欢,例如:《嫂子颂》、《好人一生平安》、《女人是老虎》等,这些经典歌曲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由此,李娜进入了歌手中的顶级行列,成为了“天后”级别的一线当红歌星。

1997年,李娜以一曲《青藏高原》惊艳了广大的歌迷、惊动了流行乐坛。李娜为这首歌可谓倾尽了全力,她一反过去仅仅局限于一个八度之内演唱方法,而是在歌曲中多次运用了三个八度的高难演唱技巧,她就像是一只百灵鸟那样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对于歌迷来说,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宛如天籁之音,它就像一汪清泉,沁人心脾;对于流行音乐歌坛来说,《青藏高原》就是一座丰碑,虽然很多歌手都去模仿、翻唱,但是却从未有人超越过。

然而,让歌迷们感到困惑的是,正当李娜的演唱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竟然在歌坛上神秘地消失了。

不久,有知情人士透漏:李娜已遁入空门,一心修佛去了。

当时,对于李娜入佛门的原因,社会上有三种说法:一是说李娜是因情感受挫,看透了人世间的情长意短、悲欢离合;二是说李娜的演唱事业已经到了“天花板”的高度,很难有人超越,就连她自己也感觉到江郎才尽了;三是说这是李娜背后的制作团队精心策划的炒作,目的是博取众人眼球,制造轰动效应。

但是,不管哪种说法,李娜出家一事却是事实。从此,李娜离开了歌坛,离开了喜爱她的广大歌迷朋友,她心无杂念、一心修佛。她的离开不仅是中国音乐界的一大损失,而且,李娜突然出家的原因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

1963年7月25日,李娜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的家庭。李娜原名牛志红,在她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娜家的情况就是如此。失去父亲后,李娜就和妹妹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想而知,李娜一家失去了“顶梁柱”的父亲,只剩下了三个弱不禁风的女人的生活有多难。作为姐姐和家里的大女儿,李娜从小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白天,妈妈上班时,她就在家照顾幼小的妹妹;晚上,妈妈下班后,她又帮助妈妈生火烧水做饭。苦难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垮小李娜,反而锻炼了她坚韧不拔、争强好胜的性格。

那时候,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比较单调,特变是女孩子,基本上就是老三样:唱歌、跳舞、跳皮筋。李娜非常喜欢唱歌,无论是学校里音乐老师教的儿童歌曲,还是收音机里播放的革命歌曲,她只要听过一遍就会唱了,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非常好听,表现出了她的音乐天赋。

河南是豫剧的故乡,豫剧作为最大的地方戏剧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李娜的妈妈就是一名豫剧的戏迷。每当工作之余,妈妈就会带着李娜姐妹俩去观看豫剧演出。在耳濡目染中,李娜不仅喜欢上了豫剧,而且还能有模有样地唱上一段。当时,小小的李娜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名豫剧演员。

1976年,13岁的李娜凭借着独特的嗓音和不懈的努力终于考入了河南省戏曲学校。在学校里,李娜刻苦学习、努力用功,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尖子生。

5年后,李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学校留在了戏曲学校的实验剧团里做了一名专业豫剧演员。在实验剧团里李娜处处向老演员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不久就成了剧团里的台柱子。

1983年,在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调演中,年仅20岁的李娜凭借着《百岁挂帅》中扮演佘太君一角的精彩表演,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这次获奖,让李娜在河南豫剧界崭露头角。

一年后,李娜作为河南豫剧的后备力量被调进了河南省豫剧院。

1986年,李娜因为能歌善舞又被转入河南省歌舞团,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音乐进入了中国内地,它像一股春风一样讯速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播开来,流行歌曲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深受年轻朋友们的喜爱。

李娜也一样,她十分喜爱流行歌曲。作为一名专业演员,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让她对流行歌曲驾轻就熟。当时,著名歌星邓丽君的歌曲十分流行。她的嗓音温婉、圆润、细腻而不失韧性,有一种婉约温柔的特质。李娜十分喜爱邓丽君的歌曲,和许多日后成名的歌星一样,李娜最初也是在尽力模仿邓丽君的唱法。她通过细心地揣摩、反复地练习,竟然能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台上演出时,如果李娜隔着幕布在演唱邓丽君的歌曲时,许多坐在台下的观众都以为是邓丽君本人在现场演唱,直到李娜现身舞台前,观众们才知道是她在模仿邓丽君的演唱。

由此,李娜在河南的流行乐坛,以仿唱邓丽君的歌而闻名。

随着国内原创歌曲的不断发展,李娜意识到仅靠模仿的演唱方式已经落伍了,要想在音乐界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更多、更新的演唱技巧。

不久,李娜果断地辞去了河南省歌舞团的工作,一人只身南下来到了广东,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

后来,根据事业发展的规划,李娜又独闯北京,成为了“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初到北京时,李娜的身上并没有多少钱。她只能和其他的“北漂”一族们一样,租住在阴冷潮湿、昏暗逼仄的地下室里。就是这样的环境,李娜也付不起单间的房费,她只能和别人合租共用一室。

据李娜的朋友后来回忆说,和李娜合租一个地下室的也是一位女歌手,后来也成为流行乐歌坛的“大姐大”,曾经一度比李娜的名气还大。

当时,大家的经济都很困难。那位女歌手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人,她经常“蹭”李娜的牙膏、手纸等生活小用品,自己却从来不花钱购买。李娜为人和善谦让,一开始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是那位女歌手却把李娜的客气当成了本分,既不领情也不道谢,这让李娜有些生气。

有一天,李娜气急了,专门买了十包手纸扔在了她的床上,故意调侃她:大明星,这回够不够你用的?

在北京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李娜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她只能靠在歌厅里唱歌赚钱养活自己。虽然是在歌厅里唱歌,但李娜也很投入和用心,慢慢地,李娜在音乐圈里有了些名气。

俗话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李娜就是一块埋藏在音乐圈里的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引荐下,李娜演唱了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曲“苦篱笆”, 电视剧播出后,“苦篱笆”一下子被李娜唱响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着这首悲情的“苦篱笆”, 李娜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歌星。

正所谓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李娜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娜一鼓作气在音乐界连续创造了多次佳绩:

1988年获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

1990年获全国“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

1992年全国“第三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

1995年获罗马尼亚世界流行歌手大赛“金鹿杯MTV”大奖。

李娜红了,她终于成功了,她成为了国内一线的当红歌星。

认识李娜的人都这样评价她:她质朴善良、憨厚单纯,虽然她在歌坛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大姐大”的级别,可是李娜的为人始终保持着低调的作风。

李娜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有规律,除了演出以外,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练习发声技巧,有时甚至一两个星期都不出门。她曾经对好朋友说过:“其实,我的声音优势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完全是我平时刻苦练习训练出来的。”

成名后的李娜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她不抽烟、不喝酒,很少参加外面的应酬活动。李娜总是愿意一个人安静地待在家里,因此,她和文艺圈的其他明星之间的来往很少,这让她显得在这个圈子里有些格格不入。即便是参加朋友的聚会,李娜也总是坐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上,完全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子。

一次,李娜和朋友们吃完饭后去卡拉OK歌厅玩。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听大家唱歌,这时,有一位李娜好友的朋友请她唱歌。当时二人并不熟悉,本来大家以为,像李娜这个歌坛“天后”级别的大明星不是谁都能请得动的,但是李娜却没有拒绝这位朋友的请求,她拿起了麦克风就唱了起来。李娜一亮嗓子,那高亢的嗓音一下就把卡拉OK的伴音给盖住了,之后怎么唱怎么就跟那OK机的音乐合不上辙,有人找来了调音师,调了半天也没有用。李娜最后只好关掉音乐,为大家清唱了三首歌。尽管没有音乐的伴奏,但李娜的歌声就像是天籁之音一样,让在座的众人听得如醉如痴、为之倾倒。唱完后,李娜还客气地对大家说:唱的不好,请大家凑合着听吧!

不久,受电视连续剧《赵尚志》的导演和制片人的邀请,李娜去了东北。当时,导演为了烘托电视连续剧《赵尚志》的“抗联”精神,特意请著名音乐人为电视剧《赵尚志》量身打造了一首大气磅礴的片尾曲——《嫂子颂》。要想把这首歌唱好,难度不小。于是,剧组一致意见请著名歌星李娜演唱《嫂子颂》。果然,李娜不负众望,一曲《嫂子颂》唱得深情厚重、穿透人心。

也就在此时,憨厚朴实的河南姑娘李娜爱上了一位东北汉子。这位东北汉子的豪爽、大气征服了李娜的心,从未谈过恋爱的李娜对他一见倾心。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李娜也首尝了爱情的味道。可是,令李娜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这位东北汉子自己身边的原因,他们的爱情最终只能是无疾而终、分道扬镳。

受到伤害的李娜回到北京后,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思过。在这之后一段时间里,李娜推掉了所有商演的机会,只是一个人在工作间里苦练发声,她想用工作和时间来忘掉以前发生的一切。

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李娜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大家眼中,她还是那么低调,笑起来还是那么可爱。但是,熟悉李娜朋友们却发现,她的笑容里多了一些苦涩和无奈。李娜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的眼睛深处分明多了几分对人的恐惧和疑惑。

又过了一段时间,细心的朋友们发现,李娜那标志性的天真无邪的笑容又重现在她的脸上,大家都替她高兴,也都在心底里默默地为她祝福,祝福李娜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一次,在李娜的新专辑发布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李娜的身边有一位音乐家伴随在她的左右,从音乐家对李娜的亲昵地表现上不难看出,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当时,李娜的一位好朋友认识这位音乐家,他知道这位音乐家是一位有家室的人。此刻,李娜的好朋友不由得替她担起心来。

果不其然,在这不久之后,就传出了李娜与那位音乐家断然分手的消息。而且,这段感情对李娜的打击巨大,她的精神与内心都受到了巨大刺激。李娜再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悄悄地躲了起来,一个人在慢慢地治疗她心灵上受到的巨大伤害。

1997年,李娜的一曲《青藏高原》,天崩地裂般的震动了歌坛。全国的歌迷们都被李娜的绝世高音给震撼了,在她那撕心裂肺的吼唱里,或许有人听出了这是李娜对人生、情感以及世俗世界的呐喊与宣泄。

随后,伴随着李娜的这首《青藏高原》的绝唱,她毅然地离开了这个繁华的世俗世界,遁入了空门,一心修佛去了……

李娜先是选择在湖南省张家界的天门山上修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终年烟雾环绕,宛如仙境。李娜非常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她自己出资并且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给小木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李娜小屋”。

李娜每天只做两件事:一是在居所打坐修禅、二是去天门寺礼佛参禅。

后来,李娜为了进一步修行佛学,她就转到了山西省五台山的普寿寺正式落发为尼,并取法号为“昌圣”。

修行期间,李娜真正感觉到了大彻大悟:以前的我看似事业成功、光环罩身,但那时的我其实并不快乐。每天忙碌与工作、应酬,这让我的身心非常疲惫。特别是在娱乐圈里,人们把名利和地位看得过于重要,反而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看得过淡、过轻了。每当这时,我就会问自己:难道我的这一生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活下去?自己表演,也表演给人看,欢乐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还要掩饰,带着面具生活,永远也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很多好朋友都了解我的性格,我是一个比较单纯、比较专一的人,当情感被亵渎后,我是无法原谅他的,也是无法原谅我自己的……

1998年,李娜又转到广州的无着庵修行,并正式受了三坛大戒。

李娜出家的事情一经披露,立刻成了国内媒体的追逐的目标,为了避开媒体无休止的纠缠,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照顾定居国外年迈的母亲,李娜远赴美国修行,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座寺院中巧遇到了李娜。当时,李娜面色红润、目光有神,一身黄衣僧侣服打扮的她看上去神采奕奕。

二人打过招呼、互相问好后。姜昆好奇地问道:“当初你为什么要出家?” 李娜淡淡地回答:“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


本文原创、严禁转载抄袭

举报/反馈

情节跳动

7843获赞 496粉丝
分享读书感受,品味人生得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