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随迁陪读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地方出现了“陪读村”、“陪读社”。实际情况显示,女性(母亲)已经成为城市和农村陪读群体的主要力量。社会性别视角下陪读女性的行为选择受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角色形塑的影响,对陪读妇女的职业发展、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自我发展等都有影响

陪读不仅不能强化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反而使她们进一步禁锢在更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她们的创造价值和自我价值

01随迁型陪读母亲行为选择,有很多原因支撑着她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1、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尽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当家庭与事业发生矛盾时,女性作出让步,以牺牲自己的事业来照顾家庭,这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

都市人往往会放弃职业陪伴孩子去国外学习;在农村,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纷纷离开土地去打工。

在外面工作的群体也主要是年轻男性,而母亲则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和处理家庭事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不少农村家庭的土地被征用,使得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更为充裕,当需要陪孩子们去读书时,她们便承担了这个任务。

2、自觉的理性选择

他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行为系统包括行为者、资源和利益三个要素,个体在行为选择中不仅是经济人,而且包括社会人。也就是说,个体在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所做的行为选择往往会考虑制度和文化因素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础是一定的文化制度规范。而这种利益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还包括情感、政治、社会等诸多内容

报酬可以是金钱、有形物品、关心、尊重、理解等象征意义的东西。对于陪读者来说,离开家乡和孩子一起移居其他地方所获得的好处可能是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许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无形期望值

3、社会角色的造型设计

如果没有社会生活,社会角色的形成就离不开社会生活,它是一种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它与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一致的。而体现为社会地位的各种权利义务,也是一整套行为准则

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具有生理特征和文化特征。以文化为基础,具有符号特征的社会性别,显示出社会性别的文化特征,其先于人类的经验而存在,强调社会与文化赋予男、女种种意义,这使性别成为超越生物学范畴而被赋予了一系列新的意义。

将原本处于自然状态的性别转化为社会关系,又以具体的社会关系来说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并通过社会文化建构和语言机制来体现社会的制度和权力结构

02随迁型陪读对女性的影响及陪读对父母子女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1、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班上的女性,要么短一二年以上,多则十年,更有可能,从孩子读小学到大学,意味着,长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即使有些兼职,也不可能是长期的,只做些零工,做一些基本或最低层次的工作,收入微薄,基本丧失了职业发展的可能

在不同文化和职业环境中,当代女性都在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关于工作的决定会受到现实的挑战、家庭态度和文化规范的影响。对于随迁子女陪读妇女而言,在工作与家庭矛盾的情况下,要么要择业,要么辞职,要么做零工,这直接影响到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

2、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首先,职业发展受到阻碍和限制大多数陪读家庭中的女性无法获得正常的经济收入,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男性,负责家庭的一切开支以及子女的教育、生活费用,因此,家庭中的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女性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妇女,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父权”、“夫权”观念固化,家庭中缺乏争取平等地位的意识,往往使其在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加强了他们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其次,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常常根据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来推断其社会距离。虽然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并不完全等同,尤其在交流日益发达的今天,空间距离隔离已不再是社会交往的隔膜,但对一个家庭而言,作为一个初级群体,日常密切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体现的是夫妻之间的社会距离

用这种方式,一对夫妻正常的婚姻关系就不能很好地长期分开。随迁式陪读导致大量家庭分居,长期的两地分居,使正常的夫妻生活成为奢望,双方的观念、思想都可能发生变化,再加上夫妻之间无法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从而导致感情产生裂痕。

3、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对于陪读现象的研究,对亲子关系缺乏关注,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陪读女性为了孩子的全心全意投入、远离故土、来到异乡陪读,子女会感激母亲无私地牺牲,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但问题的另一面也必须看到,由于陪读,母亲逐渐脱离了身外之物,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孩子的语言交流也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那些到了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就会开始讨厌陪读妈妈们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关照”,认为这是在干预自己的成长。另外,孩子对父母也有期望,希望父母事业有成,是自己人生的骄傲。陪读妈妈一旦放弃所有选择的陪读,意味着她们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和未来,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对陪读父母失望甚至轻视

但随迁型陪读中的“单独陪读”(仅为母亲陪读)对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的正常进行有影响。谈及家庭关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似乎发现了一种相对最有效的抚育方式,即双重抚育

早期的生存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形成良好家庭环境的最基本条件是家庭结构的完整,而“单独陪读”家庭削弱了家庭这一初级群体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儿童社会化的不足

结语:作为陪读群体主要力量的陪读母亲,其行为选择受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角色形塑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结构和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影响所在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举报/反馈

茜茜百姓圈

346获赞 6621粉丝
茜茜喜欢聊聊表情圈的事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