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年4月,辽军派遣耶律奴瓜以及萧挞览率领部众南侵宋朝,而宋军则由将领王继忠与王超领军反击。战争伊始,耶律奴瓜和萧挞览率军围攻定州,王超领一千五百名歩卒在望都县抵挡辽军进攻,双方损失都较为惨重,但王超成功抵挡住了辽军的攻势。而在另一边,王继忠与辽军在康邨展开厮杀,从早上打到了晚上,才稍稍止住了辽军的攻势。第二天中午,双方再次交战,辽军偏重于攻打宋军东侧,并且在离去时,顺手焚毁了宋军的粮道,以此来断绝宋军的补给。王继忠在看清了敌人的攻势之后,率领麾下骑军驰援东侧,但是由于王继忠一直以来都身着官服,因此被辽军辨认了出来,辽军很快集结兵力,优先攻打身份较为重要的王继忠所在部署,将其层层包围,王继忠所部受到重创,人人负伤,但仍拼死抵抗,且战且退,路过西山后向北而行,直到抵达白城之时,士卒精疲力竭,彻底无力再战,王继忠只好束手就擒。

王超所部则返回了定州,向朝廷上报了战况。宋真宗得知情况之后,认为王继忠已经战死,于是便给王继忠追封了官爵,并且还荫及到子孙后代。但事实上王继忠被俘虏到辽之后,在炭山面见了辽主,萧太后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加官进爵,还赐予了妻室,从此,王继忠便效力于辽。而此次战役便被称为望都之战,以宋朝的失败告终,此后,宋军便加强了对于北部边境的防守,以防重蹈覆辙。1004年1月,宋朝边境守军发现辽军以修复军营和城池为名调动了四万人的军队,于是便上报给宋真宗,真宗批复说:“辽军擅长骑兵野战,他们的目的或许不是修复军营,如果对方有异动,那么就调遣兵力,修筑城池与田地,来阻挡敌人的进攻。”事实上早在之前,宋真宗即位之时,便一直增兵边境,在后方设立天雄军,以此来防备辽军入侵,同时还在河北边地开垦方形的田地,挖通沟渠,修筑营寨,借此阻碍辽军骑兵的奔袭。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宋军调动石普、王超等将领,驻扎北部防线,准备抵御辽军入侵。

闰9月,辽军以辽圣宗和萧太后为主帅,萧挞览和萧观音奴为先锋,大举南下,入侵宋朝,萧挞览和萧观音奴分兵进攻威虏军和顺安军,宋军将领魏能、石普分别率兵抵御,击败了辽军先锋。辽军又转而进攻北平寨,被田敏等将领成功抵御,辽军再次向东行进,进攻保州,还是未能攻克保州。辽军屡战无功,但几天后,萧挞览率军攻克遂城,俘获宋军守将王先知,又转而与辽圣宗所统率军力一起合围定州。此时王超部属还驻扎在唐河,王超接到了宋真宗前往支援的诏书,但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王超在接到诏书之后,并未马上支援,反而选择了按兵不动。等到辽军势头越发壮大,才率军东行,来到了阳城淀。长久以来,面对外敌入侵,北宋官员划分为两派,即主战派与主和派。眼看辽军逼近,势不可挡,宋朝重臣王钦若请求宋真宗迁都到金陵,而另一位主和派官员陈尧叟则请宋真宗迁都到成都。

主战派官员寇准见此情形,大骂主和派建议迁都的人,并强烈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来鼓舞士气。宋真宗最终采纳了寇准的意见,没有迁都,但寇准也与主张迁都的王钦若产生了嫌隙,当时,辽军虽然已经攻入了北宋领土,但萧太后却并不想在此次战争中损耗兵力,于是便派遣在望都之战中被俘虏最终效命于辽的王继忠带着密信拜访石普,让石普将密信送往北宋朝廷。而密信上写的,主要是一些劝说北宋与辽议和,派使者先行等内容,宋真宗收到信后,与身旁大臣进行了商议,最终拒绝了王继忠的提议。之后,宋真宗任命了周莹、葛霸、孙全照等一干将领准备抗辽,并让河北南部的百姓躲进城寨里,免遭池鱼之灾。

几日之后,辽军攻进草城川,驻守宋军通过设下埋伏,奇袭了辽军,辽军一时方寸大乱,上万人在乱军中被踩踏而死,宋军缴获了辽军大量牛羊等牲畜。次日,辽军再次发动进攻,但再次被宋军击败。10月,宋军在朔州打破辽军,阵斩大量辽军士兵。当时辽军刚刚包围岢岚军,在听说了朔州方面的战败之后,辽军便立刻撤退。同时,辽军沿着葫芦河一路向东进发,宋真宗下令让岢岚军、威虏军、保州、北平寨等地的宋军深入到辽军后方,通过游击作战来分散辽军的攻势。3天后,辽军来到瀛洲城下,日夜不息地发动进攻,战场上鼓声交杂,硝烟四起,攻城的辽军身负木板,脚踩攻城梯向城墙上攀登,而守城宋军则用檑木坠石等砸向攻城辽军的头顶,被砸中的辽军头破血流,坠下城墙。攻守战持续了近半月,双方皆是伤亡惨重,萧太后亲自前往战场擂鼓提振士气,辽军悍不畏死猛攻城池,但在付出了三万多人的伤亡之后,辽军依旧未能攻下瀛洲城,最终只能收兵撤退。其后,辽军将领萧挞览、萧观音奴率军攻下祁州,守城宋军纷纷缴械投降。此时,宋真宗便起了议和的念头,派遣曹利用出使辽军,商量议和事宜。但当曹利用途径天雄军的时候,将领孙全照疑虑辽军并没有议和的诚意,把曹利用阻拦了下来,之后还是宋真宗让辽军接走了曹利用。

11月,宋军侦察到辽军将会趁虚偷袭贝州、冀州以及天雄军,宋真宗下令让各路兵马以及澶州守军前往支援天雄军。当月,辽军马军都指挥使耶律珂礼在洛州与宋军交战并获胜。洛州一战4天后,李继隆担任驾前东面排阵使,石宝吉担任驾前西面排阵使,任命结束之后,守城官员立刻监督士兵们把城池周围的护城河挖好,用来阻挡辽军骑兵。工程刚刚做完,辽军大部队就赶到了城下。随着战况的推移,辽军不断逼近天雄军,全城人心惶惶,守将孙全照镇守北门,直接将北城门打开,放下吊桥,等待辽军的到来。在辽军攻打天雄军的过程当中,王钦若被困在辽军伏兵之中,进退两难。孙全照出城援救天雄军,在和辽军的伏兵激烈交战后,成功救回剩余十分之三四的天雄军官兵,并重创了辽军。而在另外一边,在萧巴雅尔和萧观音奴的率领下,辽军攻打德清军取得了胜利,十四名宋军将领战死沙场。眼看辽军一点一点逼近澶州,部分大臣又开始劝说宋真宗退走金陵,而宋真宗自己也有些犹豫,寇准劝说宋真宗未能成功,寇准不得不找来另一位同僚高琼,两个人一起前去游说宋真宗前往澶州督战,在两人的协力劝说下,宋真宗还是同意了亲征澶州。

辽军在攻克德清军之后,终于来到了澶州城下,将州城三面包围,守将李继隆死守城池。辽军统军使萧挞览在统领一小队骑兵侦察敌情时,被威虎军头张瓖用床子弩射中了额头,当下跌落马背。辽军士兵连忙将萧挞览抬回了营帐,当天傍晚时分,萧挞览去世。萧太后对萧挞览异常宠信,闻讯后悲恸不已,辍朝五天。在此期间,萧太后还命令萧巴雅尔攻下了通利军。萧挞览是辽军阵中最主要的主战派,自从萧挞览阵亡之后,辽军中主战派群龙无首,前线战事渐渐平息,辽军军内议和的呼声开始高涨。此时宋真宗也抵达了澶州,在寇准的催促下,宋真宗登上城楼来鼓舞将士,史载宋真宗出现在城楼上之后,“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最终,辽宋双方于十二月初成功议和,宋廷方面由曹利用与萧太后谈判,达成了“澶渊之盟”,协定宋每年向辽供给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互约为兄弟之国。

澶渊之盟的达成,使得辽宋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但是,坏处在于,部分宋人将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以及每年向辽交纳岁币视为耻辱,同时,百余年的和平也使得宋朝武备废弛,间接导致了北宋在之后对抗外敌入侵时的屡战屡败乃至最终灭亡。

举报/反馈

古今争鸣

1万获赞 804粉丝
古今争鸣,“纵史”天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