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位教授是兰州大学王学军教授。1986年生,于兰州大学先后获管理学学士(2007)和博士学位(2014,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汉菲尔德政府学院联合培养),师从包国宪教授,是我国培养的首位政府绩效管理专业博士。
王学军2014年任副教授,2016年担任副院长,2018年破格晋升教授,2019年担任公共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王学军荣誉等身,他是首批“萃英学者”、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
王学军的成功应该来源于导师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
王学军的导师包国宪教授于2004至2016年担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按照包国宪教授的履历,应该属于管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大牛了,在甘肃甚至整个西北地区应该都是最为资深的教授。王学军教授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与恩师搭建的平台,提供的机会密不可分。
王学军如今的成功与自身的努力也密不可分。王学军大学时期每天6、7点就去学校晨读。王学军在采访中说,自己大学前三年过得和高中一样。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王学军还担任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学习与学生工作两手抓。
王学军2005年开始就跟随包国宪教授学习。2007年获得硕博连读的机会,2014年博士毕业,成为我国培养的首位政府绩效管理专业博士。王学军已经跟随包国宪教授学习工作16年,王学军说:“老师是我最重要的引路人”。
网上仍然能够搜索到王学军作为本科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可以看到,王学军,在学校多次荣获一等,二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在学生干部方面,最后成长学生会主席,并且在全校学生会工作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在学术科研方面,很早就进入了院长的研究课题。而且,通过自己的学术能力,成功的在院长的平台上做出了很好的科研成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尤其是在研究工作中,导师和平台的重要性甚至能占到七成到八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努力。一个学术能力强,学术资源多,又肯提携后辈的是最佳导师。在这样导师的带领下,下面的老师和同学只需要勤勉肯干,就一定能出好的结果。
但是如果自己的导师学术能力差劲,学术资源捉襟见肘,而且不愿意帮助弟子,甚至下绊子。那么跟在这样一个导师下面,也就代表自己的学术生涯毁了一半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没用的,能够保住自己毕业就已经是万事大吉了!如果想要从事科研工作,赶紧换个导师才是唯一正解!
个人的努力在科研中的作用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不需要努力。你不努力的话,优秀的导师也不会看上你。你不努力的话,你的课题也会被别人抢先做出来发表。你不努力的话,给你全世界最好的平台都没用!
但是自己不努力的话,别人无论怎么扶持,自己还是上不了墙。即使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也不要气馁,持续的努力最终会让自己达到一个不错的地位,而且也一定会遇到赏识你的伯乐。
小编看到自己周围的一些年少有为的教授,大多也都遵循着这种模式。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恩师或者长辈的提携下,靠自己发表了很好的文章,拿到了很好的人才项目。
也有很多的老师,虽然没有师出名门,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成绩。比如成为数十年如一日,成为教学名师;通过访问学者等渠道,继续进修,发表很好论文;专注科研的转化,每年的收益上千万!
其实不仅仅于科研教育界,社会的其他领域大都如此。很多人都会感慨自己没有爸妈长辈的提携帮助,只能在一个小岗位上默默无闻。但是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比其他人优秀多少呢?哪怕是自己的岗位没有前途了,也可以把自己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开拓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呀!
等是等不到机遇的,机会垂青的永远是那些准备好的人!例如《明朝那些年》的作者就是因为一部书被省委看中,从一个科员如今已经是副厅级干部,而且作品每年的版税就高达上千万。
总之,王学军教授的经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努力,去最好的平台,跟随最好的导师,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好的结果。自己的努力永远是人生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