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背诵诗词,从小学习英语。
可纵使熟悉唐诗宋词,英语流利的你。
真的能用英文表达出中国古诗词来吗?
朋友曾分享过一部BBC拍的纪录片《杜甫》,画面够高级,而作为故事核心的杜甫作品,翻译怎么都品不出国人心目中的“内味”。
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
BBC把它翻译成了——
直到收到了这套中英双语诗词集,真的太让人顶礼膜拜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给大家。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让“中国话”成为“世界话”。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双语人才正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我们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希望大家在增长国际视野的同时,能够立足中国文化,让“中国话”成为“世界话”。
大家英译古诗词意趣
让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
许渊冲,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生前在北京大学任教,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闻一多、钱鍾书 、叶公超、吴宓等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在那个动荡与热忱并存的年月,开启了自己的翻译生涯。
▲ 许渊冲老人生前影像,99岁的他在电脑前工作
美国翻译家Kenneth Rexroth是这样译的:
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 Clear.
Sorrow. Sorrow. Pain. Pain.
再看许渊冲的版本: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主人公"I",让英文难以表达的悲伤情感,自然流露。押韵也押得恰到好处,抑扬顿挫之间,传递出作者的愁绪悲伤,生动可感,再现了原词的意美、音美与形美。
那份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也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
他不仅尽其可能保留诗歌的音韵美,更采用了外国人能看得懂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了翻译中的文明互通,架起了一座中外语言之桥。
许渊冲曾在自述中说:
“语言不但表达意义,而且创造意义。在我看来,文学翻译不但表达思想,而且创造思想。 我就是这样把中国人创造的美转化为外国人也能欣赏的美,同时把英、美、法国人创造的美转化为中国人能欣赏的美,颇能自得其乐。 如果能得人同乐,那不就是幸福吗?现在大家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但愿我翻译的这些诗文,能为中国文化大厦添上一砖一瓦,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风雨百年,“译”心“译”意,许老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把中国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
325幅原创画作
诗画共赏国学精粹
书中不仅精心挑选出了325首传世经典诗词,并邀请了“画坛传奇”陈佩秋等名画师联袂奉上325幅珍贵画作,每首诗绘上符合意境的画,颇有收藏价值。
陈佩秋先生把一生都投入到了国画事业中,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
书的封面就是在朱新昌老师的画作基础上设计制作的。
325幅画作既有传统国画清丽的笔墨、悠远的意蕴,又融入了西方绘画对动感、叙事的强调,每一幅都堪细细玩赏,反复品味。
专业播音员双语诵读
“声”临诗意之境
书里夹着的小书签上,有二维码和兑换码(一书一码)扫二维码,兑换后可永久收听;同时,音频中也录入了文字和图画,并可以调节音频的快慢,方便随时随地欣赏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