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0—664)年,陈名祎,俗称唐僧,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玄奘诞生于洛州缑氏县凤凰台陈村(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

玄奘,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

公元628年春天,玄奘离开长安已经一年了,他终于到达今天的阿富汗,当时这里属于北印度。但这离他心目中的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穿越恒河和无数中亚小国后。

30岁的玄奘历经磨难,终于来到他在长安听说的那座“那烂陀寺”,开始在此学习。期间,他还遍访印度,公元640年,也就是玄奘回国前一年,40岁的他已经寻访了整个印度次大陆20多个国家。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玄奘一生影响巨大,在佛学界有千古一人之誉,为世人所敬仰。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原名灵岩寺,相传始建于北魏。该寺为何更名为唐僧寺?这与玄奘法师关系密切。隋朝大业年间,幼年的玄奘常来此听经闻法,结下佛缘;玄奘西行前,还曾主持过该寺,并留有门人弟子。

玄奘“西天取经”后,人们为颂扬玄奘不辞万难兴佛弘教的善行,遂易名“兴善寺”。唐太宗曾赐地40顷,并敕令重修;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赴中岳封禅,途经嵩洛古道之旁的兴善寺,也曾赐金重修,并赐地百顷。后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又改成唐僧寺。

199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拜谒唐僧寺,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玄奘寺"匾额。

近年,在白马寺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有关部门和寺内僧众对唐僧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偃师重建玄奘寺,总投资3亿元。

总投资约3亿元的玄奘寺改造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根据整体规划,改造后的玄奘寺总占地面积8.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依次布局为牌坊、丹凤荷花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祖师殿、藏经阁、讲经堂、玄奘三塔,建成后将成为集佛教圣地、休闲修学、旅游观光、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改造后的玄奘寺在2014年建成。老唐僧寺按照原状大体保存完好,为一较小的独立院落,其内殿堂两座。前为天王殿,又称下殿,殿内正中供弥勒佛,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后为玄奘殿,又称上殿,供玄奘大师塑像。

玄奘寺为一坐北朝南的长方形院落。现存殿宇二座。前为天王殿,又称下殿,后殿为玄奘殿,也称上殿。寺内现有古碑多方,保存了关于寺院重修、沿革的一些资料。最为可贵的是现在这里每年免费开办国学班,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这里聆听大师的讲座,别看他们年龄小,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很有礼貌,还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唐僧寺是少年玄奘听经学法的地方,是成就圣人的启蒙之地,能来这里接受教育的孩子,就奠定了他今后可能成为圣贤的基础。寺院对前来参加学习的60余名学生安排食宿,不收学费和食宿费。

通过贯穿始终的玄奘大师故事,学习了解基本礼仪、国学文化、心性修养、生活规范、德慧践行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恩观念和慈善爱心,使孩子们知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同时,启蒙智慧,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更能适应社会、快乐成长。

举报/反馈

三门金才

119获赞 13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