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我受不了孤独和被人憎恶。”这是世界著名小说《简爱》中女主的发言,这句话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内心的真实写照。

夏洛蒂·勃朗特一生出版过四本小说,其中三本小说都表达了自己内心强烈的女性意识。1847年,出版《简爱》;1849年出版《谢利》;1853年出版《维莱特》。《维莱特》作为最晚出版的小说,书中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最为深刻。夏洛蒂·勃朗特写这本书,已经经历了诸多的人生变故。

《维莱特》故事梗概

书中的女主人公名为露西·斯诺,和众多小说中幸福的女主不同,露西·斯诺从小便无父无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文章开头用了较长的篇幅描绘露西·斯诺在教母布莱顿夫人家做客的场景。露西·斯诺长大之后前往法国学习法语,在法国的女子寄宿学校担任老师。

露西·斯诺有着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操。在法国女子寄宿学校任教期间,她与一位学校的法语老师保罗·伊曼纽尔相爱了。在二人交往的过程中,保罗·伊曼纽尔先生受露西·斯诺的影响,改变了自己孤僻独断的性格。露西·斯诺凭借自己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女子寄宿学校的创始人贝克夫人并不看好他们的爱情,她与很多人一直劝说露西·斯诺并且阻止二人的感情。贝克夫人将保罗·伊曼纽尔派遣到印度工作,希望二人能因为距离而断绝情感。保罗·伊曼纽尔在前往印度之前将房子留给了露西·斯诺,露西·斯诺自己开设了一所学校。

露西·斯诺开设的学校运作十分良好,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露西·斯诺对于保罗·伊曼纽尔十分想念。文章结尾描写到保罗·伊曼纽尔在回法国的途中遭遇海难。关于保罗·伊曼纽尔是否成功逃脱灾难的内容并没有描写,开放性的结局给予我们很多想象空间。

露西·斯诺的人物塑造

露西·斯诺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女性,她自幼无父无母,寄养在教母家中成长,从小就缺少爱。长大后的露西·斯诺十分独立,虽然没有良好的外貌,但是她凭借着真诚独立的性格赢得了众多人的欢心。

小时候童年的悲惨经历使她性情冷淡,她不喜欢将心中所想外露,但是她也会勇敢表达自己的爱和恨。她十分勇敢,在所爱之人劝说自己改变信仰时,她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信仰。

露西·斯诺的初恋是约翰医生,他们二人有着极大的差异。约翰医生是一个相貌英俊、家庭富裕、有学识、能力强的青年,而露西的相貌平平、家境贫穷。露西·斯诺与约翰医生还有柏丽娜三人是一起长大的朋友,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露西·斯诺自然而然地爱上了约翰。

对于约翰的喜爱并没有蒙蔽露西·斯诺的眼光,露西·斯诺逐渐发现了这位英俊绅士的缺陷。柏丽娜和露西·斯诺同样是约翰的青梅竹马,柏丽娜被约翰追捧珍视,露西·斯诺常常被约翰忽略。

除了以貌取人的缺点,二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也截然不同。约翰的爱情观十分注重对方的样貌和家庭,他把爱情看作实现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垫脚石。在露西·斯诺心中,爱情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不应该受到世俗金钱的玷污。

露西·斯诺虽然喜爱约翰医生,但是有着理性的思考。无论是从两人的社会地位还是从性格差异来看,二人不可能再有美满的结局。露西·斯诺理性思考后,调整了自己的内心,将写满对约翰爱慕之情的信件埋葬,寻找自己的下一段爱情。

露西·斯诺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她坚强有魅力,独立且真诚。在两性关系上,她是独立的个体,她追求平等,敢于放弃不正确的感情。露西·斯诺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独立女性的形象。

前所未有的结局

一般来说,为了表现人间的真善美,作家都会选择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维莱特》的结局却不遵循这一规律。《维莱特》是哥特式的情节,但又不局限于哥特式风格。文章中被活埋的修女、主人公相遇的重要情节都具有强烈的哥特式风格。

在小说结尾这个重要部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放弃了哥特式风格,而是用一个海难灾难来结尾。保罗·伊曼纽尔的生死无人知晓,但小说中描写的暴风雨极其猛烈。许多读者都认为保罗·伊曼纽尔凶多吉少,本来应该幸福团聚的二人却阴阳相隔。

很多人对于结尾感到困惑,从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视角来看或许能发现结局的妙处。保罗·伊曼纽尔的死亡意味着露西·斯诺将失去伴侣,独自一人继续原本的事业和生活。露西·斯诺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个独立女性真正摆脱所有父权和夫权的生活状态。

书中保罗·伊曼纽尔离开后,露西·斯诺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寄宿学校,寄宿学校的运营十分良好。事业的成功提高了露西·斯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她已经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女性了。

即使保罗·伊曼纽尔的离去断送了她的爱情,但她的事业可以弥补这份爱情带来的遗憾。露西·斯诺有大把的时间在事业上下功夫,她不用担心婚姻带来的束缚,不用担心生产耽误工作。她是个自由的女性,她可以放肆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个结局表现了夏洛蒂·勃朗一直追求强调的女性独立。在夏洛蒂·勃朗眼中,婚姻和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它们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

自己的人生应该以自己为主,去追求自己更多的价值。只有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前面,才是真正的女性平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保罗·伊曼纽尔的死不完全是场悲剧。

新型爱情观

夏洛蒂·勃朗一生只有四本小说,这四本小说却让她成为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小说具有“新鲜”性。

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思想守旧封闭。在很多人眼中爱情的存在条件是金钱与容貌。换句话来说,当时的很多人只在意一个人的容貌和资产状况。当二人的容貌和财产状况匹配时,二人就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姻在维多利亚时代是家族建设的垫脚石,父母长辈为了家族的财富和声誉,擅自将子女许配给别人,很多新婚夫妻在结婚前是陌生人。婚后,夫妻二人经常难以和睦相处。长期的男尊女卑思想使女性处于劣势地位。

婚后的夫妻生活中,女性需要承担家务、生育等极其繁琐的任务,而男性所承担的责任很少。女性经常被孩子束缚,缺少自己独立安静的空间。这种不平等的婚姻摧毁了许多女性。

在夏洛蒂·勃朗的作品中,女性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不被父母长辈所胁迫。对于伴侣,可以大胆地说“不”;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获得自己的荣耀。这是很多女性所追求的生活状态,所以夏洛蒂·勃朗的作品受到人们追捧。

夏洛蒂·勃朗创作的初心就是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夏洛蒂·勃朗本人身材矮小、长相平平,在事业和爱情上遭受了极大阻碍。她坚决反对传统的爱情观念,她认为爱情一定要男女二人的真心付出。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受到容貌、钱财的阻碍,也不应该完全取决于父母长辈的选择。每个女性都有自己选择爱情的机会和权力。在爱情中,不应该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爱情中的双方是平等的,是独立自由的。

爱情固然是人生中美好的东西,但它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如果女性没有心仪的人,不能为了追求婚姻而营造虚幻的爱情。婚姻和爱情不是女性的全部。

所以女性都应该独立地正视自己,女性可以有自己伟大的事业,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活得漂亮。只要心中怀有爱,女性就能活得幸福多彩。这是夏洛蒂·勃朗的爱情观和女性意识,也是她通过作品想传达给女性的。

总结:

《维莱特》中刻画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婚姻的悲剧,揭露了女性在爱情中的低下地位。夏洛蒂·勃朗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反映出她在生活中的独立意识。

夏洛蒂·勃朗出版的四本小说中都包含女性意识,她通过塑造独立成功的女性来启示人们,给女性传递力量。她是当之无愧的妇女运动的先驱者。

新时代的女性地位已经提升,女性的发展空间逐渐广阔。但生活中仍旧存在着不尊重女性的选择,歧视伤害女性的事件面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我们要怀有同情心,不做旁观者,早日实现真正的女性独立,让每个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举报/反馈

桃染默痕

20.4万获赞 2.3万粉丝
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探索史实的乐趣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