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之战让大刀队闻名全国,也让日军对中国的大刀胆寒,而大刀队原属冯玉祥创建的西北军,后来改成29军,他们的武器装备还是很落后,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步枪多为汉阳造和山西仿制的三八式,虽说全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但是每个人都有尚武精神,全军每个人都标志性的配备一把大刀,同时还都习练了一套中国武术“破锋八刀”,虽说招式简单,却是日军的克星。
1933年3月10日至11日,29军37师109旅217团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战士们都高唱“大刀大刀,雪舞风飘。杀敌头颅,壮我英豪!”日军被杀得尸横遍野,第一次领教了中国武术的厉害,前后进攻了两次都被大刀队打溃败,但是第三次的时候因为腹背受敌,最终不得不撤离喜峰口,但是中国的大刀从此成了日军的噩梦,大刀出现的地方就让日军胆寒。
而这让日军胆寒的画面在淞沪会战上再次出现,1937年9月外滩的阵地上,日军猛然看到一个穿着破烂,身体看上去单薄的中国士兵从浸着齐腰深地下水的战壕里一跃而起,身上的泥水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滴,只见他一个健步冲过来,明晃晃的大刀片就向日军头部压过去,日军仿佛看到了地下钻出来的索命兵马俑一般,他们也意识到,喜峰口的噩梦再次来临,而这些笃信神道教的日军顿时在战场上失去了自信,开始扎不住阵脚,进攻变成了溃败。
日军也没想到这些西北军的大刀队进入了淞沪战场,这里本来是国军88师的阵地,但是这些突然出现的士兵来自17路军,而他们使用的就是喜峰口战役中让日军胆寒的 “破锋八刀”。这些日军都是训练有素,战场上根本不畏生死,所以拼刺刀非常厉害,但是他们也很迷信,都怕被国军砍头,他们担心断头后会被困于地狱,以后在无法超生。
“破锋八刀”其实也不复杂,一般右脚一个徐晃,第一刀直接从左边往日军脑袋招呼,而日军这时候会下意识地用枪来挡,然后换个脚上前一步,掉手拦腰斩去,也可以说是声东击西的打法,左侧设防,就砍右侧,上面设防,砍下面。而且日军非常执拗,只要大刀一起势,他们会下意识的保护脑袋,所以“破锋八刀”虽然简单,但是也灵活多变,百试不爽。这刀法的精髓来源于马凤图的唐刀刀法,是王子平等人研究大刀克制鬼子的“铳剑法”,而最终演变而成,由张之江推广到了西北军。1933年,喜峰口夜袭鬼子,斩首2500级。
而淞沪会战中出现了一名刀神,他就是19岁的于德元,当时他身中三弹,看到身边战友不断倒下,他大吼一声跳出战壕,手起刀落,刀法快如风,凌厉无比,一会儿功夫连砍死了13名日军,这场残酷的会战中,西北军顶着敌人的飞机大炮,硬是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被迫离开了淞沪战场,来的时候有1800人,最后离开时不到600人,这只西北军也就是杨虎城将军的旧部,千里迢迢来到淞沪站长之为抗日。
2006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于德元才讲出了这段故事,一说到大刀,老人顿时精神矍铄,破锋八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比他60岁的儿子舞的还要标准,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洁白胡须下面的颌骨里卡着一块弹片,已逾半个多世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没有这些革命先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那种民族沦亡的绝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