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砥砺六十年、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专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清华作新闻发布。
李清华说,今年是枣庄建市60周年。今天的枣庄交通,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直通南北,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联线成网,农村公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运河航道干支衔接、通江达海,客货运输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事业不论是在总量、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李清华介绍说,回顾60年,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建市之初,全市仅有几条干线公路,全部为土路,路面坎坷,技术状况差。到197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6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481公里,晴雨通车里程557公里,其它路段晴通雨阻。经过60年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4.97公里/百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9.7倍。目前,我市境内有6条高速公路,共274.9公里;普通国道3条,共197公里;普通省道 12 条,共585.4 公里。新建35.8公里世纪大道全线贯通,京台高速在枣庄开通6个出口,枣临、枣菏、新台等高速建成通车,枣庄成为全省第二个高速绕城的城市。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将于本月29日建成通车,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临滕高速前期工作,9条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列入了《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为枣庄经济腾飞提供了交通支撑。
据李清华介绍,回顾60年,铁路建设取得新成效。建市之初,枣庄境内建有津浦铁路、薛枣铁路以及10余条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辖区内线路总长87.62公里(不含专用线)。到1985年,枣庄境内有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薛枣铁路连接腹地,另有40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铁路总长217.5公里。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枣庄段和枣临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成为枣庄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交通动脉,在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枣临铁路成为我市直达日照港的便捷出海大通道,为我市产品外销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20年底,全市铁路总长344.3公里,是建市之初的4倍。其中,铁路专用线27条、144公里,在建铁路专用线2条、16.4公里。2020年,开通了枣庄西至曹县快速旅客列车,恢复运营了枣庄至临沂客运列车。
李清华告诉记者,回顾60年,港航事业得到新提升。建市之初,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季节性通航河道,运力十分有限,只有少量民间水运,航道建设发展滞后。1958年至1972年共进行了七次续建和扩大治理工程,枣庄航运事业开始复苏。到1978年,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里程为43.5公里,为六级航道,建有台儿庄、刘庄2座五级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250万吨;拥有港口4处,25个100吨级码头泊位。如今,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里程达到108.4公里,其中43公里的干线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年通过能力达到1.36亿吨,是1978年的54倍。台儿庄复线船闸、万年闸复线船闸相继建成通航,确保了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安全、高效、畅通运行。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于2020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根据《枣庄港总体规划》,共规划货运泊位122个,客运泊位16个。目前,枣庄港已形成“一港四港区六作业区”的发展格局,分别为滕州港区、薛城港区、峄城港区和台儿庄港区,已建成港口工程项目5个共34个泊位,待全部建设完成,年吞吐能力将达6750万吨。今年1-8月份,全市港口吞吐量为1085.91万吨,同比增长47.64%,水路货物周转量为199976.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15%。枣庄港的建设,将加快推进全市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李清华说,回顾60年,农村公路展现新气象。建市之初,我市只修建了部分县道和乡道,基本上都是土路。到1985年,全市共有县道38条、乡道16条,总里程557.35公里。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乡沥青路、水泥路逐年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状况已彻底改变。2003年,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条件,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农村路网进一步织密,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为农村地区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7.6公里,是1985年的15倍,公路密度达到181.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李清华介绍说,回顾60年,航空建设开创新局面。枣庄机场为民用航空支线机场,位于山亭区西集镇凤凰庄东南侧,场址中心距离新城行政中心和市中区直线距离均为15公里。据行业审查意见,项目总占地约2956亩,建设工期为3年,总投资约21.52亿元。项目设计目标年为2030年,预测年旅客吞吐量12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7000吨、年飞机起降12965架次。枣庄机场项目快速有序推进,相继完成了机场选址、预可研报告行业审查、军地协议签订、预可研报告评估、预可研立项批复、可研行业审查评估等工作。目前,枣庄机场正在高效推进可研阶段各项工作,本月26日可研报告行业审查意见经中国民航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随后,将报国家发改委申请可研批复。待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将压茬加快推进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推动枣庄机场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实现400多万枣庄人民的“机场梦”。枣庄机场建成后,我市将实现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作为山东的南大门和京沪交通大动脉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市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鲁南门户枢纽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李清华告诉记者,回顾60年,道路运输再上新台阶。1962年,全市仅拥有客货车辆98辆,其中,大型货车67辆,大型客车5辆,小型客车8辆。60年来,全市道路运输业迅猛发展,运力不断增加,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畅通,运输结构更加优化,运输市场日趋繁荣,运输经济实力逐渐提高,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营业性汽车57406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5万余人。其中,全市客运企业6家,营运客车335辆;客运站5个,客运班线90条。全市现有公交企业12家,公交车辆2872辆,公交线路235条,其中BRT线路10条,站台133个。BRT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全国里程最长,实现了市域全覆盖。2020年,全市2111个行政村开通城乡公交或镇村公交,城乡公交建制村通达率达100%。全市现有巡游出租汽车公司18家,巡游出租车1540辆;网约车公司23家,网络预约出租车386辆。全市现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21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9家,驾校35家,普通货运企业3650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18家。
李清华介绍说,展望未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着眼“十四五”发展规划,抓住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聚焦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便捷高效综合交通体系。高标准编制《枣庄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规划(2021-2035年)》《枣庄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枣庄港总体规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协调下,我市有2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投资约657亿元。其中,公路项目14个,铁路项目5个,水运项目2个,航空项目2个,这些项目的实施落地将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加大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方式供给。二是构建畅通优质出行服务体系。加快枣庄机场建设,确保“十四五”期建成通航。持续推进临滕高速、台儿庄高速连接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优化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快速通行能力。有序实施S318郯兰线改建、S103济枣线山亭区至市中区改建、S322枣欢线市中区齐村至薛城区陶庄段改建等国省道改建项目,推进国省干线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质量。全力推进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航道护岸、疏浚工程、应急通道、马兰大桥建设,确保“十四五”期建成投入使用,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全面落实国省道“路长制”,建立公路管养长效机制,营造“畅、安、洁、绿、美”的公路环境,全面提升普通国省道整体通行能力、安全保障效能、路域环境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三是构建广泛覆盖农村交通体系。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五大工程”和“美丽农村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打造畅通、绿色、智慧、安全的农村公路网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圆满完成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市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创建任务,加快构建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管理养护新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和模式。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褚苗主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大鹏、王家银出席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枣庄机场进展如何?
张大鹏:枣庄机场作为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已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航站楼面积1.4万平方米,规划飞行区等级为4C,建设2600米长、45米宽的跑道一条,规划11个C类机位。机场是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场站,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市民出行方式,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机场建设审批层级高、前期手续复杂、历时时间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选址批复和预可研立项批复,正在争取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并同步启动了总体规划编制和航站楼设计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机场连接线工程,按城市主干道标准修建,设双向6车道,路线全长约3.1公里,估算投资约3.3亿元。此外,已着手规划设计场外河流改造、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工程,并启动了空港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
记者:农村公路是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交通基础服务设施,咱们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四好农村路”两个试点市创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大鹏: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创建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市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为助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提供交通支撑。
一是实施“五大工程”,建好农村公路。今年我市计划投资9.34亿元,重点实施自然村居内外通达路、农村公路联网路(断头路)和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衔接路55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宽度提升至6米及以上)195公里,技术状况较差路段修复养护和预防养护578公里,四、五类危旧桥梁改造19座和村道安全隐患整治30公里。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5.85亿元,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38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100.4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养护工程387.8公里,危桥改造完成11座,村道安保工程完成19.8公里,通达深度、路网密度和技术水平均有了显著提升。二是探索“路长制”,管好农村公路。目前,各区(市)已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养机制,确定县、乡、村三级路长2679人,安装路长制公示牌331个,明确各级路长在日常保养保洁、路域环境整治、路面扬尘防治、绿化美化四方面工作责任,实现农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有人护”。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完成7291公里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快速检测和评定,建立农村公路数据库,研发“路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和“枣庄智慧农路”软件,努力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数据可视化、养护工程管理智能化、日常养护巡查信息化和“路长”网格化。三是建设“美丽农村路”,护好农村公路。围绕全市“双十镇”建设和“山水林田大会战”,今年计划先行建设100多公里“路旅融合”“路产融合”“路景融合”的“美丽农村路”,将各镇域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乡村物流站点、革命教育基地等元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提升路域环境,带动滕州莲青山、薛城十里湾、山亭翼云湖、市中南部山区、峄城石榴园、台儿庄涛沟河等6个片区农村公路沿线产业、旅游、生态景观和特色公路文化发展。 四是推进“公交化”,运营好农村公路。目前,全市64个镇街、2111个行政村已开通城乡公交,城乡公交镇街通达率、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此外,我们不断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累计建设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使广大偏远村居的群众也享受到了公交出行的方便、快捷与实惠。
今年4月,市交通运输局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单位”称号。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统筹综合调度,强化督导考核,加大建设力度,提高路网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顺畅出行、便捷出行和安全出行需要。
记者:广大市民较为关注公交线路优化和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工作,请交通运输部门介绍一下公交发展方面工作。
王家银: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公交网络体系。
一是做好BRT免费接驳换乘。根据我市公交线网布局,增加更多普通公交线路与BRT实现免费接驳换乘。为方便广大城乡居民出行,优化调整6路西线、103路、105路、107路、108路、109路等6条线路并入BRT系统免费换乘,新增116路、118路等2条线路并入BRT系统免费换乘,调整G516路、C517路、C518路等3条线路为阶梯票价,停运3条线路,将11条城乡公交线路发车区由客运中心长途汽车发车区调整至BRT发车区1号站台。上述城乡公交线路调整后,将实现BRT与城乡公交的无缝衔接,逐步形成我市内部畅通、外部连通的大公交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探索发展定制公交。为解决节假日学生离校乘车难、转车不便等问题,市交运集团创新经营方式,积极推出“定制公交”服务,开通“定制”专线,真正实现了学生上下学“门对门”(校门—家门)的一站式安全对接,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出行。为解决枣庄学院新城校区启用后广大师生公共交通出行问题,市交运集团发挥公共交通优势,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平等协商、和谐发展”为原则,积极与枣庄学院进行对接协商,全面了解师生需求,合理规划开通定制公交路线条数和投入运营车辆数量,最终确定“公交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确保满足师生出行需求。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快推动公交运营提效,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完善运力资源配置,有效引导公交出行需求,提高现代公交服务品质,通过优化线网、优化调度、优化车辆、优化服务,全力打造地面公交通勤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的便捷性、准时性、可靠性、舒适性,使品质公交成为枣庄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举报/反馈

大众日报

1330万获赞 45.1万粉丝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是大众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的“大众日报”,大平台和大众日报一体化运行。
大众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