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三季于18日晚回归,本季,杨元喜、张桂梅、莫言、周建平、苏童、罗翔、潘文石、崔道植、周迅、咏梅等化身48位朗读者,节目主持人、制作人、总导演董卿与他们相遇,共同面对12道直击心灵的人生命题。
这是《朗读者》,
还是《面对面》?
《朗读者》第三季在备受期待中,以董卿和王蒙的一段哲学对谈揭开面纱。渺小如一根小草,也是世界的构成部分,灾难和痛苦有时候也是改变的力量,我们有什么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呢?人类改变世界的冲动决定着我们的飞跃和进步。就如同我们无法改变生死,却可以改变生死之间的各种体验。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朗读者》希望一如既往在人性的光辉中,帮助大家找到答案。
记者注意到,这一季来看,似乎朗读的比重并不大,重磅嘉宾的故事和访谈,反而成为节目的亮点和重点。比如杨元喜的亮相,就给观众带来分量十足的人生故事,既涨知识,又正能量十足,对年轻人启迪良多。感动中国人物、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也在节目中回应了质疑。为孩子们的教育付出许多,却迎来家人的不理解,她也以朗读一篇自己的文章,说出心声,希望让观众和家人,真正理解自己的选择。
中国人如何打破“北斗无用论”?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也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开启了。
在国外很多同行心目中,他就是中国北斗的代言人。奋斗40余载,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和千千万万的北斗人一起,改变了中国卫星导航受制于他人的历史。从杨元喜亮相后的一口家乡话,估计许多观众就听出来了,他是江苏人。1956年7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大地测量专家,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
杨元喜主要从事大地测量研究,研究方向为动态大地测量及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理论,在测量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估计理论方面作了系统研究,是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体系和自适应抗差导航定位理论体系的原创者。
1994年,中国“北斗1号”工程正式立项,中国人开始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如今,55颗北斗卫星环绕星宇,实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中国北斗跻身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北斗不仅服务于日常出行,而且服务于珠峰测量,海上救援、精准农业等领域。
而在起步之初,北斗却遭遇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反对和质疑。杨元喜说,自己连续三次参加国际会议,都听到“北斗无用论”。“只要发展卫星导航,你就必须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个要有轨道的位置,第二个要有频率。美国有GPS,俄罗斯有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的黄金频率基本划分完毕。欧盟说只要有伽利略,有了GPS,有了格洛纳斯,北斗是没用的。不但没有用,北斗发上去,在相同的频点上发送相同的信号,可能影响用户的使用。显然这个结论多少是有点荒唐的。”他表示,自己一开始没有经验,只是说,这是你们的结论,太过偏颇。
第三次国际会议时,自己有备而来,做了大量科学计算,足以证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使在他们三个系统全部出现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为世界贡献23.6%的贡献率。“最近,欧盟和美国都说,中国的贡献率往往比他们还大。从计算精度、计算效果、功能,从他们嘴里来肯定我们中国,证明我当年是没错的。“
克服重重技术难题,
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导航系统?
对我们国家来说,为什么研究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么重要?杨元喜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电力系统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用的是国外系统,它在调整它的时间、空间信息的时候,特意不通知我们,我们的电力就可能出故障,我们的高铁可能进不了站,我们的金融可能有重大损失,我们的城市管理就可能出现混乱。我们的卫星连我们的手机都可能出现故障。这么多重要基础设施都掌控在别人手上,国家还怎么谈得上独立政治,独立国防、独立经济?”杨院士说,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打得伊拉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因为它有高精度的GPS导航,给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是一个警醒。
1994年,对于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来说,有太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发展一个微型导航系统,不仅仅是要把卫星发到那个轨道上面,那只是最起码的一步。你要做卫星导航,你是要测距离的,卫星测距离就要测时间差。”
对于一般人,如何理解北斗卫星的开发原理,在董卿的访谈中,经过杨元喜的解释,令人涨了不少知识。为何空间距离要用时间来计算,杨元喜解释说,卫星发射时,把时间标签发射给用户,我的计算机接受到它的信号的同时,我也有一个时间标签,我就知道我接收的时间,和它发射时间的时间差,有了这个时间差,乘上无线电传播的速度,不就是距离了吗?所以,卫星上要有高精度的原子钟。
你知道吗,原子钟是世界上已知最准确的钟,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直接决定系统定位和授时精度。如果原子钟有一秒误差,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三十万公里,所以星载原子钟,对精准度的基本要求是十万年差一秒。
“在我们发展北斗之前,我们是可以进口原子钟的,但是我们一旦我们开始发展北斗,西方突然间这些高精度的原子钟氢钟就不卖了。”杨元喜说,自己也曾不理解,后来知道如果对方卖给中国,就会遭到美国制裁。这就是逼得中国北斗中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自主,要可控,发展自己的技术。“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试验,失败,持续了很多年,终于厘清了,原子钟研制的物理原理,可以解方程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调整。在理论指导下做,我们就非常快速,这才造就了我们中国原子钟自主且可控,精准度达到了三百万年差一秒的水平,优于美国GPS和欧盟的伽利略,跃上了国际公认的新台阶。”
因为大多数服务全是免费的,应用北斗终端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20多个。泰国比较早地利用北斗框架建立地壳监测,还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老挝,甚至尼日利亚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坐标基准网都是用北斗做的。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就自己成长为巨人。
学霸的背后是7个兄弟姐妹的“成全”
谈及求学过程,杨元喜出生于苏北农村,几乎没学过英语,1982年考研究生时,尽管总成绩是第一名,但由于英语不及格,当时就没有录取。“给我一个教训,排队吃饭拿着卡片,听着英语睡觉,周末找外国人聊天练嘴巴和听力,请人家吃饭。后来英语不仅过关,还成为班级第一名。”杨元喜拿下高考数学满分,学霸的凡尔赛太过真实,“我一看那个题都太简单了,不是一般的简单,而是太简单了。没有圆规和三角板,就用墨水瓶和书。老师说你们可以用数学字典看公式,我看了题目说不需要。我检查的时候,那个数学老师说,你不用检查了,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拿满分的。”
他说,我们一代人都很刻苦,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我的兄弟姊妹7个读书都很好,但读出来的只有我。”因为父母有病,谈及家人的成全,杨元喜哽咽了,“7个兄弟姐妹成全一个北斗副总设计师”,这一细节也迅速登上热搜。父亲是一个残废军人,后来才知道他有那么多故事,是战斗英雄。提及父亲身上还有一颗子弹没有取出来,杨元喜终于绷不住了。“我们很尊重父亲,我们从小到大不顶嘴,这是我们的家教。”
这才是现实版《你是我的荣耀》
带来一段《人类群星闪耀时》朗读的杨元喜,让网友想起了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惊呼这才是现实版。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首期亮相,他和妻子王志红的神仙爱情感动了台下的年轻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说,在他奋斗的40多年里,妻子王志红是“幕后功臣”。两人相识40年,结婚39年,杨元喜说,“我的事业的成功军功章有她的一半"。两人缘起于老教员的撮合,年轻时的杨元喜一心想着先把研究生读完,再将谈恋爱“提上日程”,而王志红当时一心追求的是学习刻苦、积极努力上进的人。她在节目上说,“我一往情深啊,一直追”。面对妻子的表白,杨元喜更是当众“撒狗粮”,“我就非常地努力争取成为她希望的那种人",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天她能爱上我”。
两人前后分居了15年,好不容易在一起了,杨元喜依然满格工作。有时候得空了,不想妻子那么劳累的他,想主动分担家务,却被王志红一一拒绝了。她说,“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做,你还是干你的事吧!”网友表示,“这种双向努力奔赴太动人了,这不比工业糖精甜,不比偶像剧真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