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晨报」
龙脑桥中心小学,受灾群众在安置点聊天。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龙脑桥中心小学,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用餐。
昨天凌晨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重庆边界124公里,重庆部分区县有明显震感。
截至当日16时,地震造成泸州等地12.1万人受灾,3人死亡,100人受伤;1400余间房屋倒塌,6400余间严重损坏,2.9万间一般损坏。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与重庆市永川区、荣昌区相连,是全国文物大县,也是千年古县。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震中距泸州市泸县福集镇2千米、距泸州市泸县城西工业园区5千米,震中所在嘉明镇,人口密度1087人/平方千米,泸县人口密度499人/平方千米。据天气预报,昨夜,泸县阴,早上6时有小雨,气温22℃。
地震发生后,泸州市启动地震灾害一级应急响应,泸州市应急委共调集抢险救援力量2900余人在灾区全力开展救援。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调成都、宜宾、自贡、内江等地消防救援力量约160人赶赴泸县救援。
重庆市14支市级救援队、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和重庆市航空应急救援总队迅速集结待命,中国安能重庆公司救援队30人携带装备紧急驰援。
中央物资库和市级物资库也做好救灾物资调度准备。15时30分,第一批中央救灾物资运输车驶离中央救灾物资重庆储备库驰援泸县。把10000张折叠床,2000顶12平方米单帐篷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区,保障四川泸县救灾工作需要。
震后第一顿晚餐:土豆烧肉+萝卜汤+白米饭
泸州市泸县福集镇,是此次泸县地震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位于福集镇上的龙脑桥中心小学,教学楼的外墙因为地震受损严重,已经停课,成为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后,这所小学在夜幕下成了福集镇地震后第一晚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个安置点,有很多龙脑桥中心小学的学生,帐篷就安置在操场上,背后的教学楼外墙因为地震脱落得斑驳不堪。安置点里的孩子,在帐篷间打闹游戏,很多孩子直接在帐篷内的小桌子上学习。
“来咯,开饭了,大家回帐篷,我们送过来!”傍晚6点,龙脑桥中心小学安置点地震后的第一顿晚饭开饭了,伴随着志愿者的吆喝,一阵阵土豆烧肉的香味飘荡开来。
志愿者推着装有饭菜的推车,停在一个蓝色帐篷外,大勺在其中一个餐桶里舀出满满一碗土豆烧肉,旁边的桶里又舀出一碗白白的萝卜汤,泛着绿色的葱花,再加上一碗白米饭,就是居民们在这个安置点的第一顿晚饭。
数着帐篷里的人数,一碗碗菜和饭送到了居民手中。每一次送饭,志愿者都要提醒,“千万不要浪费啊,大家都不容易。”因为食材有限,志愿者们严格清点着帐篷里的人。
这第一顿晚饭,味道并不比自己家里做的差。做饭的厨师是来自隆昌的志愿者,一大早就从家里请了假开车过来帮忙。而做饭用的土豆、萝卜和肉,则是由泸州市内的另外一个志愿者团队带来的,“我们买了菜就拉过来了,肉有七八百斤,明天还要联系买新的进来。”泸州志愿者熊雯说,她和朋友们未来几天还会在这里为安置点的居民提供餐食。
晚上8点,天完全黑了下来。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这一夜很不一样,大家一起住在安置点,和陌生人一起睡在蓝色帐篷,这里成了临时的家。
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这一夜和过去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里有电有网络,虽然停课了,但仍有孩子在帐篷里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三五个住帐篷的邻居仍旧攒起牌局。帐篷外,仍旧和在家中一样,不时有小孩玩耍嬉闹的声音。不同的是,这一夜,还有很多四面八方赶来的陌生人,守护着福集的安宁。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纪文伶 泸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