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茶叶之乡的我国,茶具历史也十分悠久。茶具文化也是茶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fǒu),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土缶作为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
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童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
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文字记载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里面内容有写"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个"鼎"在当时就是茶具。而陆羽的《茶经》又说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的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这说明在我国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有出土的茶具出现,但在食具、茶具、酒具之间的区分使用比较混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是共用的。
唐代的时候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那时候喝茶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仅时喝茶的器具,而且经过茶具的浸泡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一件精美的茶具,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和欣赏价值。所以,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不但种类齐全、讲究质地,而且还很注意因茶的种类选择茶具。当时贵族王朝主要用金银茶具,普通百姓则用陶瓷茶具。
宋代饮茶大多多采用盅或盏,制作工艺比唐代更加精细多姿。而且宋代“斗茶”风盛行,为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他们对茶具的选用较唐朝更讲究。茶盏是一种小型茶碗,敞口小底,有黑釉,酱釉,青白釉及白釉多种,是斗茶品评的重要工具。而当时烧瓷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形成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诸窑风格不同,各显其奇。
元代茶具虽历史很短,史料文献少之又少,但人们仍可在有关史料中找到踪迹。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说,姜铸的铜茶炉是:“名擅当时,其拔蜡亦精,其炼铜亦净,细巧锦地花纹,亦可入目”。此外,在宋末元初,宋人用点茶法饮茶的茶具仍受到元人的厚爱。
明代改制,按照明代的饮茶方法,最普遍使用的茶具是烧水沏茶(碗泡)和盛茶饮茶(壶泡)。明代茶盏,仍是用瓷烧制,但用的茶盏已由黑釉茶盏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明代的白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称“甜白”。白瓷茶盏造型美观,比例匀称,料精式雅,在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壶泡杯饮”:明代最为崇尚瓷制或紫砂制的小茶壶,其造型变化无穷,并可雕刻字画。工夫茶使用的茶具是十分讲究的宜兴紫砂壶
清朝——茶具花样繁多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造型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但与明代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却有着很长的发展。盖碗在清代颇受宫廷皇室的钟爱。而当时的景德镇除了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外,还创烧了粉彩、珐琅彩茶具。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