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小白鼠服用非布司他11天,解剖之后发现肾脏颜色泛白,而且肾脏的病变程度,与给药样品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肾脏受损程度增强。这些泛白的肾脏样本,我们保留了一部分,用来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我先说目前的研究结果——高效液相与质谱检测数据显示,病变的肾脏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显著高于正常组的样本,增幅达10倍以上。
有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主要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科学家从-80度冰箱里面取出样本,加入特定的试剂,然后进行匀浆,再经过高速离心、微孔滤膜过滤等操作步骤之后,就可以对提取液进行HPLC分析了。
结果可以看到:肾脏组织匀浆提取液的图谱中有很多信号峰;与正常组相比,病变肾脏样本的图谱中有一个信号峰显著大幅升高,其峰面积占比达到了14.5%;比正常组的1.1%高出了12.2倍;这意味着在病变的肾脏样本中该物质的含量占比显著高于正常组的样本。
看到这样的显著差异,我们的科学家进行了质谱分析。数据显示,这个物质的分子量是152.02630,分子式为C5H4N4O2。[M-H]-根据我的知识,它肯定是黄嘌呤,我有100%的把握。
格么问题来了,肾脏中有这么多的黄嘌呤,血液中高不高呢?还好,我们在-80度冰箱有血清留样。
不卖关子,还是直接说检测结果——高效液相与质谱检测数据显示,灌胃8 mg/kg非布司他组的小鼠血清中,黄嘌呤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增幅为272.2%;次黄嘌呤浓度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增幅为98.8%。尿酸浓度显著下降,降幅为68.4%。
因为医院里面常用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法对血清嘌呤进行检测;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液相。科学家们首先要开发并优化液相分析方法,得益于检测啤酒的经验,过程还算顺利。进行液相定量分析之前,用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
然后从-80度冰箱里面取出血清样本,吸取等量血清并加入特定的试剂,进行蛋白沉淀、除杂,然后高速离心、采集上清;首先进行了Q-TOF-MS检测,并且,这次随行检测了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标准品。可以再次确认,肾脏匀浆提取液中那个显著增加的信号峰就是黄嘌呤。
而这次的给药组小鼠血清样本中,检测到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信号也非常明显。
这是很好理解的,非布司他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被氧化生成尿酸,从而达到降尿酸效果的。所以,上次我看到了质谱给出的分子量与分子式之后,就有足够的把握断定那就是黄嘌呤。
另外,灌胃了别嘌醇的小鼠血清里面,嘌呤情况是不是也类似呢?记录显示,也还有样本保存在-80度冰箱,接下来继续检测。
HPLC检测数据显示,灌胃20mg/kg别嘌醇组的小鼠血清中,黄嘌呤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增幅为397.6%; 次黄嘌呤浓度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增幅为558.6%。 样本中尿酸浓度低于定量限了,接近为0。
这说明,在采血的时间点,别嘌醇的药效非常显著,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非常高,所以,虽然血液中黄嘌呤很多,但是生成的尿酸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加上小鼠的尿酸氧化酶能够催化尿酸生成尿囊素,血清中就难以测到尿酸了。
基于之前已经优化好的液相分析方法,以及标准品和标准曲线,检测工作就相对比较简单,血清经过预处理之后,交给HPLC进行检测,就不再赘述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医院里面常用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法对血清嘌呤进行检测,要不然就可以更加快速简便了。
格么问题又来了,灌胃别嘌醇的小鼠,那些病变的肾脏中嘌呤是不是大幅升高呢?吃相同降尿酸原理的别嘌醇或非布司他,小白鼠尿液中的嘌呤会不会也这样呢?
这就需要再开一个实验了,并且使用代谢笼收集小白鼠的尿液,然后检测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浓度,以及排泄总量。
有了结果我会及时更新,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