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身处困境,人生灰暗,我也不愿意、更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不幸的人。”
——梵高
梵高 鸢尾花 布面油画 1889
1988年11月11日,纽约苏富比,文森特·梵高的《鸢尾花》上拍,手起槌落,作品最终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震惊世界。
当时的媒体甚至发出“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的呼吁,梵高也因为作品高额的拍卖价,更具传奇色彩。
5390万美元成交的《鸢尾花》,被列入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第一的纪录保持两年之久。该作被保罗·盖蒂美术馆购入,如今已成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梵高活着的时候,贫穷、孤独,不被容于世间,仅以400法郎卖出一幅画。他死去以后,世界才幡然醒悟,报之以遗憾的惊叹,还有令人咋舌的拍卖天价。
梵高的画作,逐渐成为艺术机构和富豪们追逐的对象,创下一个又一个天价神话。在拍卖场上,每每出现梵高画作,都会引发全世界富豪疯狂的争夺,也会引发大众一声声的叹息。《鸢尾花》即是如此!
梵高自画像
梵高一生中共创作了五幅以鸢尾花为主题的作品,一幅作于1888年,在之后的1889年和1890年又各有两幅,它们见证了梵高生命最后三年的高光时刻。
梵高《装在黄色罐子里的鸢尾花》
鸢尾花,意为“屋顶上的彩虹”;它在古法语中的拼法是“fleur-de-luce”,意为“光明之花”。
在法国,鸢尾花一直被视为光明的象征。世人皆知梵高与向日葵的故事,却鲜少留意他的目光也曾为鸢尾花停留。
鸢尾花
1887年,已经在巴黎生活了两年的梵高身心俱惫,他来到阿尔勒休养。
在巴黎时,梵高接触到此前未曾了解过的新鲜事物,比如印象派的技巧、日本浮世绘版画。他将这些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麦田、青草地、鸢尾花丛……
梵高以一幅《有鸢尾花的阿尔勒风景》记录下繁花盛开的阿尔勒。这是梵高第一次画鸢尾花,万物野蛮生长,却又被自然地斜割为大小、形状不一的几何形色块,明快而活泼。鸢尾花点缀其间,风姿卓越。
梵高《有鸢尾花的阿尔勒风景》
1889年5月,阿尔勒草木茵茵如旧,但梵高的精神状态却已恍惚不定。在“割耳事件”住院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日子,他选择住进法国圣雷米精神病院。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日子。
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年里,他创造了将近130幅画作。而在圣雷米的第一个礼拜他就开始在那边的花园里寻找灵感,创作了《鸢尾花》。
《鸢尾花》被视为梵高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品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生命力。
《鸢尾花》局部
俯瞰视觉呈现的画面上,茂密的花圃中,开满了蓝色的鸢尾花,只有一株是白色,远处是金盏花,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鸢尾花的活动区域被放在自右上向下渐倾斜的大片领域内。
在梵高的笔下,每一簇鸢尾花其实都是与众不同的。他细致入微地观察鸢尾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每一朵花瓣的形状、弯曲的轮廓和波浪般地舞动。每朵花有着自己姿态——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
在众多蓝色鸢尾花当中,最亮眼的是一朵白色的鸢尾花。在鸢尾花和野菊的交界边缘,默默地耷拉着脑袋。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内心,一个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对前方的路显得有点忧郁和彷徨。
《鸢尾花》是梵高此时内心状态在画面的极致体现——心向阳光却又充满挣扎。
《鸢尾花》局部
梵高活着的时候,贫穷、孤独,不被容于世间,仅以400法郎卖出一幅画。他死去以后,世界才幡然醒悟,报之以遗憾的惊叹,还有令人咋舌的拍卖天价。
梵高的画作,逐渐成为艺术机构和富豪们追逐的对象,创下一个又一个天价神话。在拍卖场上,每每出现梵高画作,都会引发全世界富豪疯狂的争夺,也会引发大众一声声的叹息。《鸢尾花》即是如此。
鸢尾花细节图
两个月后,精神疾病的阴霾最终还是完全笼罩了这位画家,他无法挣脱幻象与苦痛,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开枪自杀了。
今天,大部分来到盖蒂美术馆的参观者,很多都会冲着镇馆之宝——梵高的《鸢尾花》而来。
它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原本平凡普通的植物,在梵高的画笔下,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意义,让人心生向往。
梵高《鸢尾花》
梵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