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目音频:
一、“杀猪盘”的心理学剧本:“杀猪盘”有套路,别让自己成为那头“猪”
二、反诈警官“老陈”火了
三、别让“老陈”知道:网友听信骗子的话,主动卸载反诈app后被骗
四、揭秘最新网络诈骗那些花里胡哨的理由
“杀猪盘”的心理学剧本
这个被骗的过程其实就是“杀猪盘”的固定套路,可以说是一套设计精密、环环相扣的心理学剧本:
(1)立人设
“杀猪盘”的诈骗中,一般都是以感情为工具,找异性下手,男的都伪装成帅气多金又有智慧的人,温柔体贴足够完美;女的多是用柔弱孤独的形象来博取同情,这便是他们精心准备的“猪饲料”。
(2)找“猪”
他们会通过社交平台——也就是所谓的“猪圈”,寻找他们的目标群体,一般都是孤独、渴望亲密、没什么恋爱经验、对前任失望、希望生活变得更好的人。
(3)养“猪”
这个时候,他们会日常嘘寒问暖,早安晚安问候,暧昧聊天,让人觉得错过这样完美的人便再也没有了,于是真心建立起感情来。接着他们会利用这样的信任与亲密,展示自己的投资所得,引诱受害者在某些平台上进行投资。
(4)杀“猪”
投资之后,短期会有一定的回报,但在小额资金“无法提现”等各种坑中,一些受害者会继续加大投资,这时候,诈骗者便瞅准时机突然销声匿迹。
发现被骗之后,大多数的受害者都会非常受伤,觉得自己很愚蠢,居然会相信这种骗局,还有一些人会失去对感情的信任,担心再次遇到骗子。
伤钱还好说,但那么完美的一个男/女朋友,怎么就消失了呢?
一起搞钱的恋爱,不香吗?
不论年纪大小,关于亲密关系,我们总是会相信:
“一切都被上天安排得刚刚好”“王子出现了,从此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她来了,来带我走出苦海了”“我们爱足以抵挡住这世上一切的风暴”……
所以,被这样的套路所吸引、与骗子网恋,并不是蠢。因为这本来就是亲密关系开始的路。
这些套路,把我们心中关于亲密关系的秘密说得一清二楚:
(1)亲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情绪化的体验。
看看身边人和我们自己就不难知道,无论我们是否拥有亲密关系,或者拥有何种幸福程度的亲密关系,其实都与我们的智商、工作、成就无关。
因为能够吸引我们的,永远都是这些关系所创造的那些情绪化的体验。换句话说,就是人际吸引中那种显而易见的愉悦。
这些愉悦,可能是俊朗的外表带来的,也可能是和善的言语带来的,也可能是彼此个性之间的关联带来的。
所以,当一个满足自己所有想象、所有需求的人突然出现,每天愉快地互相陪伴着,我们怎么会不兴奋、不上瘾呢?
(2)亲密关系中的礼尚往来:我们会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杀猪盘”的故事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一个渴望着被爱、被关注、被需要的灵魂,突然就遇到了另一个能给出爱、能给出关注、能给出需要的伙伴。
比如,一个离婚的单亲妈妈,带着孩子辛苦谋生,情感孤独,也渴望自己更强大、更有能力给孩子好的生活。但同时,她又觉得能真正喜欢自己并愿意和自己一起奋斗的男人少之又少。
她对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适配价值”的估计是比较低的。
可就在这时,网络的那头出现了一个频繁对她表示关心、关注并愿意带她一起赚钱的男人,你说她会不会动心?
她会喜欢上这种“被喜欢”的感觉。事实上,我们也都喜欢这种感觉,也会更喜欢带给我们这些感觉的那个人。
(3)现实中又带着迷幻,是最迷人的亲密关系
我们常会听到许多已婚女性抱怨,说自己的老公在结婚前和结婚后差距太大了。
因为结婚前他们总是擅长在亲密关系中制造迷幻,所有的纪念日都有鲜花和浪漫;但结婚后他们就只剩下现实了,谁洗碗、谁换被套、谁交水电费、过年去谁家……一切冷漠又寡淡。
可在“杀猪盘”的故事中呢,那个会甜言蜜语的人还有投资赚钱的内部门路,那个看似虚幻的网恋却一直在为了共同的未来理财攒钱。不完美吗?
这种缠绕着现实和迷幻的关系,让人不自觉地着迷。
于是,这样精心设计、极其“对症下药”的圈套,中招也多是人性使然,倒也不必那么多的“向内攻击”。
人性之上,远离“杀猪盘”
我们理解这样的现象,却依旧是要远离它的侵袭和伤害。
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这样一些“当头棒喝”:
(1)人没有完美:外在的一切不过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罢了
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陷于蜜月期的热恋中时,我们身边的朋友是不是常常都带点质疑:那个人真的有你说得那么好?不会吧,这世上真有那么完美的人?
这是因为我们在坠入爱河时,都会把内心所想的那些“闪耀光芒”投射在对方身上,这样我们才能确认自己是爱着对方的。于是,对方身上就越来越多地具备我们所期待的特质,也越来越值得我们爱。
但事实上,简单想想就能知道,如果真的想要什么对方就能有什么,那难道不是精心打造的骗局吗?
(2)没有那么浪漫:爱并不是对方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信念
在所有的“杀猪盘”故事中,我们都会发现,有需求的地方便是“坑”。而恰恰,我们常常都会把那种能满足我们自身需求的感觉当做是爱。
所以在故事最开始时,受害者都会有一种被温暖的羽毛包裹的安逸感,仿佛网络那头的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爱情机器人,只需一个按钮,就能自动实现那些感觉。
但就算这是在一段普通的亲密关系中,这也会是蜜月期不长久的原因。因为爱情机器人是不存在的,能长久围拢着我们的,必定不是被无限满足的感觉。
(3)没有那么简单:利益的交换和获得从来都是平等的
尽管单单是一种感情上的陪伴就已经有可能骗到人了,但显然加上经济利益的诱惑,会让许多原本感觉自己清醒的人瞬间吃下迷药。
因为正如曾奇峰老师所说的,“金钱是自我功能的延伸。”这种自我功能,用来平衡我们内心的冲突,用来协调我们的自我跟现实的关系。于是叠加了金钱的关系,表面看去只是更现实,事实上却会让我们觉得这段关系“更配得”,并假设我们所觉知到的风险更可控。在这些完美、浪漫、简单的背后,急需要一双警惕的眼睛。
我们的确是值得被爱的,的确是可以拥有最好的爱的,一起搞钱的恋爱也的确是香的。只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反诈骗”警官老陈火了
最近一段时间喜欢看手机短视频的网友应当是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位自称是反诈主播的警官老陈在进入到直播间,与很多的网络直播的直播主连线,并且去宣传国家反诈中心的网站和App。
半年时间内,反诈中心App下载总量已经超过2亿次,应当说非常不易。当民警深入到了网络直播间会发生什么?在反诈上又应当如何攻防并进?
写剧本、进连线,反诈警官“火”上热搜
老陈火了,他宣传的国家反诈中心App火了,反诈的话题也火了,任何一个平台它的观看量都是上亿,直播总互动量都是海量数字,涨粉数131.3万,同时在线的最高人数是51万。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公安分局反诈民警陈国平:
当时我就想用这种方法试试,能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以前我们是发传单、进小区,但是我们发现那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有的时候效果也不好,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宣传的时候。
可能就只针对秦皇岛或者是海港区,或者是我们每一个小区,我们用网络宣传,范围又大了,因为在直播的时候,有全国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我们直播,看到我们进行宣传。
国家反诈中心App功能强大,拦截举报防骗知识一应俱全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公安分局反诈民警陈国平:
国家反诈中心的这款App功能很强大,有拦截,有举报,还协助警察办案,里边也很多的防骗知识、骗局,告诉大家怎么来防范。我最想说的我们这款App它不只是一个工具,它是个武器。
这个武器使用得好不好,还是要靠我们本身这种防骗意识和防骗知识,而且有的人下载了,却没有实名认证,相当于一把枪没有子弹,没有把子弹上膛,所以我们下载了这款App之后一定要实名认证,而且要多看看公安机关的防骗知识,把人和武器结合起来。
反诈骗是长期斗争,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大家都知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涉及金融、通信、互联网领域的行业治理,包括一些重点地区的源头管控、综合治理问题,还有包括法律制度的建设问题,应该讲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刚才讲的专业人士,应该包括了金融、通信、互联网、法律,包括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构成了整个专业人士团队。因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确实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治理问题,我们也希望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关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问题。
诈骗金额大、利益损失多,五种典型诈骗要记牢!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当下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和监测,目前发案最高的五种诈骗类型,①排名第一的刷单返利诈骗;②第二是杀猪盘诈骗,③第三是贷款诈骗,④第四类冒充客服诈骗,⑤第五类就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这五类诈骗发案类型占全部发案的78.7%,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79.4%,尤其是投资理财类的杀猪盘诈骗,因为诈骗金额大,有不少的群众上当受骗,发案将近40%,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诈骗类型。
构筑反诈心理防线,拒绝诱惑保护自己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
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构筑人民群众的心理防线,在每个老百姓心里筑起防骗的这根弦,随时随地都绷起这根弦,因为我们也知道诈骗分子绞尽脑汁就要骗我们的老百姓,很多犯罪分子是职业的。具体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要做到①未知链接不点击、②陌生来电不轻信、③个人信息不透露、④转账汇款多核实。接到陌生电话,不能轻易相信,另一个在转账汇款,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就要给对方汇款,确实是要提高警惕,因为一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可恶的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揭秘最新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一、加钱快速出核酸结果骗局
“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就出结果”?这就是骗子利用热点设置的新骗局!
警方提示:核酸结果一定要由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核酸检测没有私人渠道。不要轻信加钱快速出核酸结果的广告,避免上当受骗。
二、办理电子社保卡骗局
收到“社保中心”发送的短信,要求办理新版电子社保卡否则逾期将停用,大家千万要小心了,这是最新的办理社保卡骗局。
警方提示: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短信,请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金融账户信息及身份信息,更不要按其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如个人出现社保卡使用异常,请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确认或拨打12333热线进行咨询,谨防上当受骗。
三、利用疫情订改机票骗局
国外的男友要回国,因为疫情需要包机才行?警惕!这是骗子利用疫情热点骗你转钱的最新理由!
警方提示:网上交友须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否则很容易掉入骗子为你“量身定制”的圈套。在网上遇到陌生人以各种理由要求你转账汇款的,这很可能就是骗子。
四、贷款解冻金骗局
“高额度”“低利息”的贷款广告的确吸引人,但是只有汇出一笔高额的“贷款解冻金”才能办理贷款,这样的好事儿还是远离为妙。
警方提示:银行不存在贷款解冻金业务,这就是骗子编造的新花招。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正规贷款在放款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五、针对老年人的理财投资骗局
在老年人生活中,接触到的投资理财的内容越来越多,很多老年人甚至把投资理财当作一项重要的业余生活。但由于缺乏理财知识、盲目追求高额收益、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防不胜防的电信网络诈骗陷阱也常常围绕在老人身边。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官方的理财机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不要被高收益的广告所迷惑,更不要向陌生人或陌生机构汇款,毕竟风险往往与收益是并存的。
六、流调要提供银行卡号
近日,邱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要求他本人在3小时内到某某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否则将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短信的下方还附带着一个网络链接,点进去就需要邱先生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等等信息。
在此,公安部网安局特别提醒:这些都不是官方发布的流调电话和提醒短信,而是“新型的诈骗手法”!接到这样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果断删除。
七、你已感染新冠
无独有偶,最近还有部分网友反映说接到 “某个区疫情防控专线”的电话,对方自称是“防控中心的主任”。据电话里的这位主任说:“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存在异常情况,而你本人实际上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不过还在潜伏期,情况不算太严重,没有症状显示出来。”接着,电话里的这位主任,就开始对这些网友嘘寒问暖、对症下药的表示“现在有一种特效药,5800块三个疗程,只要每天坚持服用,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
听起来离谱吧,但还是有人上当。注意!这些都不是正经的防疫工作人员,而是骗子们想出来的“新型诈骗手法”!
如何甄别真的流调电话和短信?
收到“流调短信”,如果有以下情况,就要注意了,可能存在巨大风险,一定要提高警惕:
1、对方要求获取你的流调短信验证码;
2、对方发送不明链接让你点击、填写;
3、对方声称防疫工作人员,向你推销付费药品;
4、对方要求你转账或者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涉疫诈骗花样多,提高警惕是关键,但凡提到钱,难免有猫腻。
始终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
联e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