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官员,他的祖先为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后人对他有“诗豪”之雅称。
大唐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最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跟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苏州刺史、加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务。卒年七十一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出生于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熟知历史,见解深刻,形成了倔强不屈、刚毅豪迈,乐观豁达的性格,面对屡次的政治失意,刘禹锡始终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始终对自己充满了希望与信心,具有这样心态,刘禹锡才能够活到“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高寿。
刘禹锡的诗,大都具有简洁明快、风情俊爽、豁达豪迈、沉着痛快的风格,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强气势。
基于这两个方面,白居易评价刘禹锡:“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应该说,白居易的评价是准确的,无论是诗文的艺术水准还是为人处世之道,刘禹锡的确无愧于“诗豪”的雅称。
笔者精心选取了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有咏史诗、唱和诗、情诗、还有山水景物诗,都极具特色,按照上述顺序逐一解读,请大家一起欣赏诗豪的魅力吧:
一、《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意:
朱雀桥的两边长满了野草、野花。
乌衣巷的断壁残垣迎着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
如今再来却飞进平常的百姓人家。
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燕子易主,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 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用笔尤为曲折。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形容事物变迁时,多引用此句。
二、《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意: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
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
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
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
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这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此诗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唐朝重新抬头的地方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是该诗的名句,意境沉郁痛快,豪迈奔放。作为今日头条的忠实读者,真心希望《百家号》像“王濬楼船下益州”一样,王气霸现,越办越好。
三、《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xiāo)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诗意:
人有谁会不顾虑自己要衰老,
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
头发稀少帽子也会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不看是为爱惜眼睛,
常艾灸是因为年迈诸病多缠。
经历过世事才能够见多识广,
接触的人多才能够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
克服忧虑就会心情畅快舒坦。
莫说太阳到达桑榆已近傍晚,
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这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在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怜。
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刘禹锡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悲哀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所作为。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鲜明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劝慰白居易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豁达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
《百家号》的许多好友也是大龄之人,或浏览时政、学习知识于《百家号》,或妙手著文、美文佳作献于《百家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正是他们这种积极进取、不怕老、不服老心态的反映吗?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该诗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五、《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意:
岸上杨柳青青,江中风平浪静,
忽然江上传来了情郎的踏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还落雨。
你说不是晴天吧,它又是天晴。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
刘禹锡被贬谪在夔州(现重庆奉节),刘禹锡吸取了当地民歌的精华,创造了他具有独特豪放气质的诗歌,诗风朴素而富生活气息、语言精练准确。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六、《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颠簸来自天涯。
如今我们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
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浪漫的家。
这首诗,刘禹锡以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刘禹锡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黄河的雄伟气势,让人在这雄伟壮观的黄河面前惊叹不已,他展开幻想的翅膀,要迎着天涯而来的黄河波涛,逆流而上,到达银河,一同到牛郎织女家做客。想象瑰丽浪漫、气魄雄伟豪迈、胸襟宏阔豁达,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放浪漫的气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该诗的名句,被后人多次化用、借用、引用。歌曲《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就是化用了这句诗。
七、《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意: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
原先的桃花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
那些辛勤种桃树的道士如今去了何处?
前次因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又回来!
这首诗,前面有作者的一篇小序,序文说得意思是,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刘禹锡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这两句诗句包含了深刻的寓意。种桃道士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是该诗的名句,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刘禹锡是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这种艺术手法是非常高妙的。
附《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意: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八、《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
自古人们逢秋就叹寂寞与凄凉,
而我却说秋天胜景要胜过春天。
晴朗的空中一只仙鹤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碧蓝的云霄。
秋天,在大自然中,意味着成熟收获。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各种植物五彩缤纷,色彩绚烂。是个美好的季节。但是,在许多文人骚客的笔下,秋天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哀怨、愁绪、悲伤、思念、牵挂是秋天的主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就是名句,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强烈的自信,“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高扬不屈的气概和高尚乐观的情操。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全诗气势雄浑豪迈,沉着痛快,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为我们留下的,是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百家号》有些条友写秋的诗词,多是抒发忧、思、怨、悲这种情绪,固然是个人感受,不过,开朗乐观、豁达豪放、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心态对人不是更有利吗?
九、《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意:
庭院中的芍药花虽艳丽,但格调不高;
池面上的荷花固然明净,却缺少豪情。
只有华贵的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
开花的季节引得人来轰动了整个京城。
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先写芍药花、荷花,一种格调不高,一种缺少豪情,然后白描的方式来写牡丹花,唯有牡丹花最华贵,天生国色天香,每当到了开花时节,它的美使得整个京城的赏花人都轰动了。
整首诗朗朗上口,流畅自然,“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两句是该诗的佳句,成为歌咏牡丹的千古第一名句。
刘禹锡少年成名,凭着过人的才华,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这首诗是刘禹锡年轻时自身的写照,希望自己积极向上,以自己的才华轰动长安。实际上刘禹锡也确实做到了。
十《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上风平浪静如同铜镜未磨。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赶赴和州刺史任上,在秋天经洞庭湖时所作。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刘禹锡豁达乐观的性格、不屈向上的情操和尊重自然的美学观念的综合反映,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上述刘禹锡著名的十首诗,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刘禹锡简洁明快、风情俊爽、豁达豪迈、沉着痛快的诗风,您认为怎样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