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塞凡湖约25分钟到迪利然。迪利然是亚美尼的一个古老小镇,拥有很多古迹,小镇基本保留着过去的建筑风格,非常适合小住。因为迪利然国家公园并不在主路上,需要往东北方向跑40公里左右,这一进一出,加上游览公园里面的Haghartsin修道院,保守估计得多3个小时,当天赶回第比利斯恐怕来不及。迪利然与阿拉韦尔迪,我选择保留后者。
阿拉韦尔迪(Alaverdi)是亚美尼亚的一个边境小镇,距离两国边境仅40公里左右。这座小型工业城镇目前还有工厂在使用,整个镇似乎只有一家旅馆,明显不是一个旅游小镇,吸引游客在此停下脚步的是这里有两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深山修道院。
看了那么多座修道院,不会审美疲劳吗?不存在的。在亚美尼亚,这些天然去雕饰的历史遗迹都藏匿于深山峡谷,无需门票,也没有开发。当“名胜”遇见“古迹”,便是绝世惊艳。
也正因为如此的古朴自然,相对于格鲁吉亚的修道院,亚美尼亚的更加有趣。
穿越北部边境,停下脚步,最好是住上一晚。
北部边境这两座同时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修道院,一座名萨那欣修道院,一座名哈格帕特修道院,分别位于亚美尼亚阿拉韦尔迪郊外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个山包上,两者距离约15公里,车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这两个修道院作为一个整体,最大特点是融汇了拜占庭教会建筑和高加索地区本土建筑。结合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感觉萨那欣修道院更为古朴幽雅,哈格帕特修道院更有生气和活力。
萨那欣修道院(Sanahin)始建年代是10世纪后半叶,据10世纪之前一部亚美尼亚文手稿的最早记载,修道院修建在一片4-5世纪教会的废墟上,规模比哈格帕特修道院要小些。这个修道院的特点是连拱大厅建筑,以及各种石质十字架。整个建筑都是石头砌成,没看到有其他材料。
鼎盛时期的萨那欣修道院由多个建筑组成:阿曼那基茨教堂、阿斯特瓦萨丁教堂、格里高利圆形教堂,以及学院、钟楼和图书馆等等。1235年蒙古人入侵,修道院走向衰败,成为一片废墟。
修道院坐落在一个树木繁茂的山坡上。从停车场走过来是整院的高大树木,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倾洒下来,金黄落叶一地。走进敞开的铁栏杆是一个空旷的庭院,茂盛的树木撑起天空,叶子反射着阳光粼粼。
走过斑驳陆离的庭院,穿越到千年前。修道院被繁茂的树林所包围,没有其他游客,显得特别的幽静。在空荡昏暗的回廊里穿行,倒塌了的石柱是千年繁华的流逝。虽没有任何照明,好在艳阳高照,仍可以安然地细细品味。
哈格帕特修道院(Haghpat)历史比萨那欣修道院略短,在建成的几百年后,地位已绝对在萨那欣之上。这里规模更大,拜占庭风格更加明显,建筑更加复杂也保存得更好,而且还保存了部分壁画。
哈格帕特修道院最早及最大的两间教堂落成于公元10世纪,其他较晚期的则建于公元11-13世纪之间。在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礼拜堂、墓地、钟楼、研究大楼、图书馆、画廊等建筑。
从萨那欣修道院到哈格帕特修道院需要半个小时车程,隔着山谷远远便能看到。
准确而言,哈格帕特修道院并不是建在山顶,而是在半山腰。它就这么静静地伫立在金灿灿延绵的山谷里,见到它的一刹那,我一声惊叹。
这个气度恢弘的建筑内部是传统的东方式大圆顶,祭坛和拱顶有着优美的拱廊装饰,整个建筑群紧凑和谐,似乎有着极为讲究的中轴线对称。
围着分散在四周的建筑走了好几圈,惊叹于装饰石柱上每一个细小的图案。虽然有部分地方塌陷了,但能看得出来其曾经的辉煌、宏伟程度。
与藏匿于林中的萨那欣修道院不同的是,哈格帕特修道院坐落在山谷山腰处的一片空旷地,四周是深深的山谷。这里的游客比较多,游览的1个小时陆陆续续能碰到两三拨欧美小团队,空旷的山谷明显有一丝生气。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基乌里克王朝繁荣时期(大约从公元10到13世纪),罗马尼亚地区的这两个拜占庭式修道院是当时重要的学府。萨那欣修道院以其注释和书法学校而举世闻名。这两个修道院建筑群,融汇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顶尖水平。
在璀璨明黄的天地,触摸历史的痕迹。金秋的景色实在太美,在亚美尼亚的最后一天,给这个国家的旅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贴士:
埃里温到第比利斯300多公里,大概5小时车程。沿途有三个景点,分别是阿拉韦尔迪(Sanahin修道院和Haghpat修道院,世界文化遗产)、迪利然(国家森林公园和Haghartsin修道院)、塞凡湖(赛凡湖修道院)。请结合出游季节合理安排行程。
旅游中的变数太多,如何做到提高旅行“性价比”,真正做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注@林子高效自由行,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坚持原创!我们一起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