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日前,有网友向交汇点记者爆料,在徐州市中心出现了“脱单小摊”,售卖“单身盲盒”,一元钱可购买一份交友信息。记者随后发现,这种“脱单小摊”在全国多地出现。
脱单小摊闪现徐州,1元一个交友信息
记者看到,在抖音用户“徐州月老办事处”发布的 “脱单小摊” 视频中,有两名年轻女性在马路上利用私家车后备箱摆了一个创业夜市摊。摊子上标明,扫描二维码可付款购买“单身盲盒”,一块钱一个,买家可自选男生盲盒或是女生盲盒。付款后购买者可以随机得到一张写了陌生人微信或者手机信息的纸条,用于交友脱单。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该视频中摊主赵女士。赵女士表示确有其事,“是看到了外地有人先发在抖音上的视频,觉得这是个创业的好办法,所以我也就学着摆摊了。”路人只要付一块钱就可以选择购买一个盲盒信息,或者留下自己信息加入盲盒中,目前半个多月下来,卖了几百个脱单盲盒。
盲盒信息是否准确,提供者的身份来源是否有筛选?赵女士表示第一批的盲盒信息是由自己的好友自愿提供和朋友圈征集而来,并强调“都是单身”。不过她也含糊地表示,没办法去判定信息真假。当记者继续追问,她反问记者,是否可以帮助她提高自己在抖音上的点击量和曝光率。在未得到肯定答复后,赵女士拒接再回答记者提问。
小线索牵出一堆“月老办事处”“丘比特事务所”
记者随后在抖音上按照 “一元微信摆摊”“一元脱单盲盒”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搜索,发现近半个月来,此类视频的发布数量有近百个之多,分布地区也十分广泛。湖南长沙、广西玉林、河北石家庄、重庆、河南焦作、山东威海、江苏徐州等地都有类似的视频发布。视频的发布者大都以“XX月老办事处”“XX丘比特事务所”等名称命名,这些账号的注册人普遍年龄在19-23岁这个年龄段,视频标题用“商业鬼才”“3天参与者达1万多”“一人购买100个”等吸睛词汇来吸引网友注意。
仔细观看网上这类“单身盲盒”视频,可以发现它们的内容大都为了追求流量而进行了一些夸张。坐标为江苏徐州新沂的“脱单盲盒”视频中,黄色字体醒目打出标题“夜市脱单小摊生意火爆 3天就收1万张纸条”,按照一元一张纸条的收费,只要摆摊3天有就可能收入1万元。这种夸张的信息,让许多想走捷径赚钱的年轻人眼前一亮。有的视频中摊主感慨“这钱真好赚,一下就赚了80”。
有网友在视频后留言:这个生意稳赚不赔,我也要参加。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但是发布者大都不予回答。
摆摊“月老”售卖信息盲盒,到底合不合法?
花钱购买交友信息,“单身盲盒”行为是否违法?记者采访了江苏冠文律师事务所徐骏律师,他认为从个人隐私以及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尚不构成违法。如果每位参与者都是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付费的形式获得他人信息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以及窃取信息的问题。但是从销售商业行为的角度来看,如果卖家作为创业者、商户,他们是否具有明确的交友平台或者婚介中心的资质,有待商榷。徐律师表示:“视频中的摊主们采用了收费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虽然一块钱一条价格不高,如果真像视频中所说3天就销售1万条信息,那就是一个商业行为,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现象及后果进行评判。”
“单身盲盒”真的能脱单?
对于购买了“单身盲盒”的人来说,是否真的可以交友脱单?记者从视频留言中发现,“单身盲盒”吸引来的未必是“单身狗”,更多的是想赚快钱的年轻人,网友留言中羡慕“单身盲盒”可以快速赚钱的超过了半数。
针对这样的现象,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家周宗伟副教授认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单身盲盒”这样的未知信息交换行为存在一定的社交风险。由于摊主搜集的盲盒信息并不能完全确认信息的可靠性,购买者的身份也无法确定,就有一定可能出现虚假信息或者恶意购买等情况,为一些非法行为提供了机会。这对于以年轻大学生为主的受众群来说,是需要提醒的。同时,从道德角度上来说,“脱单盲盒”的出现与婚恋介绍平台及传统的婚介所存在巨大的区别。作为一个普通社会人,如果以婚恋为目的进行交友,一次购买80甚至100人的信息进行交往,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合适的。
记者点评:警惕那些在违规边缘疯狂试探的视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视频制作者的心态,他们大都觉得只要提供信息者自愿就不存在违法,对其可能造成的社会风险与危害不予关注。他们追求流量,对视频中有明确导向性的夸张词汇,认为只要在其后面加一句最近网络流行语“就是玩儿”,就不会有不良影响。这样的做派也是让“单身盲盒”系列视频惹争议的原因之一。
除了“单身盲盒”系列,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诸如“创业简单,暴富不是梦”之类的题材并不鲜见。有一些纯属搞笑,有一些却真的是在违规边缘疯狂试探。一些行为从法律上看并不违法,但是不违法的行为并不等于都是正确行为。在享受短视频给我们带来的娱乐体验时,对短视频所传达的信息也要保持头脑清醒,警惕那些打着娱乐大众幌子背地里输送着可能造成危害风险的视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