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加氢站

8月27日,由重庆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重庆两江加氢站在两江新区鱼复新城正式投用,填补了重庆在加氢站领域的空白。该加氢站占地17亩,日加氢能力达500公斤,可满足50辆氢能源车辆的加氢需求。此座加氢站的落成,也意味着重庆打破了无加氢站的历史,同时川渝氢走廊建设也将进一步走深走实。

近年来,氢能产业和氢能基础设施在重庆发展势头迅猛。8月23日,智博会上举行的重庆市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布会称,重庆基于自身产业优势和基础,将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建设为核心,带动车辆规模化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到2023年,全市将建成加氢站1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50家,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能源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氢气产自于水,通过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化学能,而且使用后的产物仍为水;整个过程无其他中间产物,无浪费,零污染,氢能的商业化利用对支撑我国“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要价值。抓好“碳达峰”“碳中和”风口,推动重庆的氢能产业做大做强,是重庆在新一轮的城市博弈中抢抓先机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两江新区和九龙坡是重庆氢能产业高地

所谓氢能产业,主要由两大体系组成:一是以能源用氢为目的的氢气制备和储运等氢能供应产业,二是以燃料电池技术为依托的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技术和车载动力技术等氢能终端应用产业。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群都在加大布局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支撑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京津冀是我国氢能产业的第一大高地。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现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约150家。2025年前,京津冀区域将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长三角是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第二大高地。以龙头城市为例,目前上海城市群已经建立了城市群工作机制、组建市级工作专班,瞄准“百站、千亿、万辆”战略目标(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100座,形成产出规模近10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此外,近期获批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是由上海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6个城市(区域)共同组建“1+6”城市群,显示了上海燃料电池、氢能产业的跨区域外溢性。

粤港澳是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第三大高地。该区域属于氢能产业的“后起之秀”,但发展很快。2015年以后,氢能产业又迅速从南海区丹灶镇扩展到整个佛山,并一路“蔓延”至周边的云浮与广州,乃至深圳、东莞,均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广东的氢能产业小微企业很多,在我国目前1484家涉及氢能业务的非小微企业中,广东以208家的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并涌现出了国鸿氢能、鸿基创能、雄川氢等一批发展势头勇猛的瞪羚企业。

成渝地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均属于全国氢能产业的第二梯队,成渝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制氢原料产能充沛。川渝地区天然气总产量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近三成左右,为制氢提供了充分保障,此外重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年副产氢气超过10万吨。二是技术条件好。重庆和成都均在TrendBank势银《中国氢能城市竞争力30强》中排在前8名之内,国内首个液氢装备研制平台——氢能源/超低温应用技术与工程联合研究院在重庆落地。三是政策环境优。《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成都《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为成渝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

目前重庆的氢能产业和氢能应用场景方面,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是两大高地。两江新区初步构建了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料电池等氢能设备及产品研发、检测服务的氢能产业链条,正在打造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明天氢能氢燃料电池项目、海德利森、江苏清能氢能等重点氢能产业链企业已落地两江新区。

九龙坡区则聚力打造“西部氢谷”,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配套建设“氢能科技孵化园”“氢能智造产业园”“氢能科学会馆”及“氢能智慧社区”。

二、发展建议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企业和机构处于氢能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重庆在氢能产业化发展上与一流水平差距并不大,需要的是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建设。共同向上争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成渝地区,联动带动中西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未来社会清洁能源和动力转型。促进以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都市圈为龙头的产业先行城市的氢能产业发展,并助力成渝两极之间的走廊城市的氢能产业布局,在重点城市之间推广建设氢高速公路,拓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范围。促进成渝地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以两江新区、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为龙头,积极引入标杆性项目,着力形成涵盖氢燃料电池生产、车载氢系统与加氢设备、整车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氢能产业链。推动氢能产业领域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发展。推动氢能推广氢能全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氢能产业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加强要素集聚,争取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落地,围绕氢能产业知识产权、氢能产业板块碳交易、氢贸易等板块打造特色交易平台。

三是构建一流水平的氢能产业创新生态。对国家级、省市级氢能研发和检测机构打造不同档次、亮点凸显的奖励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势培育,建设高水平氢能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氢能产业计量、检测、认证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机构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服务引领氢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研发打造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保持国内引领水准。构建氢能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探索金融租赁、专业保险、碳交易、碳核查、数据信息管理等产业创新型政策。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等抓手,吸引国际氢能产业机构和氢能相关企业落地,集聚全球氢能产业优秀人才,促进开放式创新和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将来适时推动本地氢能产业优秀企业“走出去”服务全球“绿色经济”发展。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举报/反馈

重庆马路社20231228

1.4万获赞 4.2万粉丝
重庆马路社:在这里,读懂重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