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居界也有鄙视链,那么近些年,稳坐鄙视链底端的妥妥就是中式风,但中式好看起来,真的没北欧日式什么事了!
今天的家,满屋中式元素,显得轻松不刻意,特别是从楼梯延绵到客厅的实木线条墙,改良自苏式建筑中常见的框线结构,美到令人咋舌。
面积:250㎡
户型:三层联排别墅
装修花费:130w
房屋所在地:上海青浦
认识TA
设计师:李梦婕Maggie
独立室内设计师,建筑学专业,从业八年,希望能通过用心的设计带给居住者在快节奏的都市环境里拥有一处温暖的居所和心灵的归属地。
房屋信息
这是一栋地下1层、地面2层的联排别墅。
屋主在找到我的时候,已经开始施工,之前找的设计师因为个人原因终止合作,没想到土建拆除后,现场与原始条件不符,设计方案难以落地,所以他们希望我能根据现场情况重新设计。
男主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喜欢一切国风的东西:古玩、明式家具以及“故宫色”,女主偏爱明亮极简的风格,他们希望这个家不只是为大人设计,也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原始结构图
房子最大的问题是地下室,面积大,层高不一,还有几处下沉空间难以利用。
我见过很多别墅把地下室改成影音室、健身房......但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一个堆杂物的闲置空间,主人很少下去活动,或者根本在里面待不住。
平面布局图
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最基本的需求解决好,所以在规划时,我们决定:
○ 把地下室变成第一起居室,设置门厅、餐厨功能;
○ 下沉区域,利用4.3m层高设计夹层:底下设置洗衣房、保姆间以及储藏室;介于地下室与一楼间的夹层,改成爸爸的书房兼客卧。
○ 打通一层多余的墙体,让客厅以及两个孩子的游戏空间变得更通透。
○ 二楼重新整合空间,设置大人和小孩的卧室。
地下室
负一层平面图
格栅屏风,定下中式基调
与很多下跃别墅一样,这个小区是地下停车、地库出户,相比于一层的主入口,屋主一家从地下车库进出更为频繁。
门厅入口处有一处天井,南方80%的地下天井都有积水严重的情况,加上上海多雨,地下室常处于潮湿状态,我们用天窗将其封闭起来。
同时,门厅与餐厅之间原始地面有90cm的高差,做了分段式的5级踏步,能彻底防止雨水倒灌。
天井是地下室唯一的自然光,考虑到采光,我们将门厅与餐厅之间的实墙拆改成格栅屏风,让地下室的采光面变大,同时也增加了通风量。
从餐厅看向入口,门厅处定制了L形玄关柜+洞洞板解决了入户收纳问题。
这种空间的处理,借鉴了中式园林的“漏景”,给圆餐桌搭配的是Original_Fin Light的骨瓷灯,像一颗花骨朵,能平衡中式的厚重感。
斜切角厨房,解决油烟困扰
餐厨区域本来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倘若地下室厨房设置开放式,油烟感受可能有问题,所以我们将厨房进行封闭,安放在空间左侧,并根据流线做了斜切角。
不同的视角
这样一来,视线能穿透到底,通往厨房、一楼、下沉空间的几条动线分明,相互穿插,互不影响。
餐桌向来是中国人交流情感的最佳场所,给屋主选了胡桃木圆桌,一大家子围坐一起看电视吃饭,更有家庭氛围。
整体硬装尽量在中式的风格上做减法,竹黄色背景墙看上去如宣纸一般。软装家具的选择,更多尊重了他们的喜好,博古架上全是男主人的收藏。
餐厨的层高高达4m,利用层高优势,新风和空调管道都藏在厨房吊顶里,促进地下室的空气循环。
木隔板+玻璃的隔断,不仅让封闭式的厨房更通透,也让男主的藏品有了展示的空间。可滑动打开的小窗口,也能保持厨房内的空气流通,做饭时才不会觉得闷热不透气。
层高4.3m,做了夹层书房
夹层改造过程
原始的地下室有几处下沉空间,回填颇为浪费,索性利用层高做了净高2m的夹层。
上层书房,下沉空间低处作为客卫、洗衣房、保姆间与储藏室。
考虑到整个地面高度不同,尽量规整空间不凌乱,开放式的洗手台与餐厅处地面连为一体,材料使用了同款灰色水磨石地砖,保证了空间的连续性。
书房预留了窗洞,保持空气流通顺畅,也留出了大小和小孩相互看到彼此的观察窗口。
因为夹层上下总层高只有4.3m,我们的设计原则是上下交错,夹层的书房采取分段式层高。
书桌区是2.2m的净高,为了保证楼下的洗脸池区有足够活动的高度,榻榻米处上抬了20cm,主要是喝茶和临时的客卧。
沿墙一侧设计了书架墙,都放满了小朋友们的书。原本计划是作为爸爸独享的阁楼,最后成了陪小朋友们搭乐高的亲子空间。
楼梯下的空间也物尽其用:
1.平台下方隐藏了小朋友爬行的通道,做了软包和灯带,成了弟弟最喜欢藏玩具的地方;2.台阶下方的空间刚好可以设置餐边柜;3.隐形门背后还藏着一个储物间。
因为房屋本身的高度复杂性,家里已经有很多台阶,为了消减楼梯的体量感和增强上下的趣味性,用了不同的材质将楼梯分段。上上下下的楼梯,也成了姐姐和弟弟追赶攀爬的游戏之地。
一层空间
首层的客厅采光很好,打通多余的墙体,无论哪个方向都能看到窗外的庭院。
实木框线装饰,用折面营造中式风
屋主希望家里的中式氛围简约轻松不老气,借鉴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外立面中的框线结构,从楼梯扶手延续到墙面、门窗框,用定制的胡桃木线条,打造禅意的中式风。
苏州博物馆
胡桃木线条用钉枪和胶固定上墙,配合大面积留白和区域性的朱砂红点缀,用折面消弱室内的柱体,让空间的设计语言更连续。
客厅没有采用传统的吊灯,而是选择了点光源,视觉上更为通透,和新中式家具协调整体风格,最终的效果还是比较整洁舒服。
八角门+六角窗,一步一换景
屋主有两个小朋友,很难不考虑他们的日常活动空间,装修时,把采光很好的东北侧改成了他们的游戏区。
在中式建筑中,门窗是点睛之笔,游戏区的门窗改成了雅致的八角门和六角窗。
透过门窗形成对景,由近及远,每个角度都很有趣。
游戏区的日常,晚上在妈妈的陪伴下学英语,这里是姐姐的画室,也是弟弟的游戏室。
二层空间
上至二楼,向左是主卧,向右是儿童房。主卧是一个带独立卫生间、衣帽间和化妆间的套间。
整合空间,实现套房式主卧
原先的设计比较繁复,后期过程为了让整个楼层整体材质更统一,简化了一些背景墙和灯光的设计。
在软装方面,床头区采用了非对称设计,左侧床头柜,右侧挂衣架,中式家具在满足可看性的同时,满足屋主日常所需。
两侧床头用了地下层餐厅的同款花骨朵骨瓷灯,豆蔻绿的背景墙色让卧室更淡雅。
窗外阳台可看到前院,右侧是套内主卫的门。
主卫的面积够大,重新调整了布局和材质。开放式的淋浴区和如厕区,做了固定的半扇玻璃分隔,湿区特意做了下沉地面,方便排水。
穿插木盒子,为未来可变动做准备
姐姐和弟弟年龄接近,目前还小可以住一起,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也会有各自的房间。
考虑家里其他层已经有足够让他们玩耍的空间了,所以二层的儿童房设计了两个半开放式的“盒子”,既满足了姐弟俩同屋又独立的睡眠小空间。
我们特意留了小机关,在盒子之间开了两个小窗口,让姐弟二人在各自房间也能增加互动性,过道不显拥挤,也能方便家长夜间照顾。
为了方便起夜,木盒子的墙角细节处嵌入了灯带,当作小夜灯。
室外造景,一切窗景尽收眼底
有院子的房子,一半是家,一半是风景。
整个外墙的基础材料是竹子的高栅栏,为这个家建起了保护的外罩。高栏下增设户外灯,让郁郁葱葱的园林更加温和舒适。
夜晚点点暖光将院落衬得更加静谧温暖。
庭院的地面用细砂石铺成的蜿蜒小道,用天然的青石板踏步,两边种植了高低错落的大树,让户外的植物与室内产生积极的互动。
随着一天中的光影变幻,树枝的影子会在室内呈现无数种变化。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只有到了中年,才能体会中式的美,其实这家的屋主也是一对年轻的85后,他们对中式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我们国人骨子里的新中式风,也应该值得新一波的文化输出。
文章转自:在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