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塞罕坝

百万亩林海满眼苍翠

连绵成绿色的海洋

色彩斑斓的野花

在林下争相绽放

2021年8月21日,河北承德,俯瞰塞罕坝机械林场绿意盎然生态优美。

8月23日至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

塞罕坝机械林场

是重要一站

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木长势。

考察途中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位于千层板林场的尚海纪念林

这里的“尚海”二字,源自

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

王尚海

而这个名字

也见证百万亩林海

与气象工作的数十载情缘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

意为“美丽的高岭”

然而

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土地

几十年前却是荒寒遐僻

黄沙漫漫

1961年

原国家林业部决定

在河北北部的坝上地区

建立大型国营林场

来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

建场前,塞罕坝是一望无际的荒原。

数十年来

老中青三代“塞罕坝人”

造起了超百万亩的

世界最大人工林

使当地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

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

这片林海

每年为华北地区涵养水源

2.74亿立方米

为京津构筑起

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创造了把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气象部门运用遥感数据对塞罕坝林场植被情况进行评估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绿海

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

都蕴含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塞罕坝实现的“绿色蜕变”

是中国生态环境改善

和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之一

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景区。

塞罕坝

也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2017年

习近平专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55年来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

听从党的召唤

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

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时,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

在这次考察中

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风貌

听取河北统筹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和林场管护等情况

他强调

抓生态文明建设

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再接再厉、二次创业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

再建功立业

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考察。

绿色奇迹背后的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

“尚海纪念林”是一片

郁郁葱葱的松林

1962年

40岁的王尚海来到林场

带领着三百多人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马蹄坑造林大会战

开创了国内机械种植针叶林的先河

那时的塞罕坝

条件比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寒冷、荒凉、闭塞,没有房子

大家住在窝棚里

最难熬的冬天

气温低到-40℃

起初

由于不了解当地特殊气候条件

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足8%

第一代塞罕坝人不断摸索

最终克服了极寒、缺水、多大风等

植树造林所面临的困难

在艰苦而简陋的工作环境下

他们想出许多防寒、储雪、防风的

措施和办法

这些都在王尚海心中

留下了深刻记忆

1975年

王尚海调离塞罕坝

担任承德市气象局局长

他也将绿色使命和初心

带到了气象部门

中间位置坐着的人是王尚海局长

他始终牵挂那片森林

带领气象科技人员

围绕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气象服务

做了许多工作

因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劳作

王尚海的身体落了病

1989年底,他突发心肌梗塞

在承德市一所医院的病床上

王尚海用手艰难地指向北方

艰难地说出三个字

塞罕坝

遵从王尚海的遗愿

他的骨灰被撒在了马蹄坑

在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

王尚海像 摄于塞罕坝王尚海纪念林

时至今日

承德气象人都没有忘记

老局长的嘱托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一直都是这里的一项重点工作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为塞罕坝绿色奇迹的延续

保驾护航

承德市气象局局长王建恒介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能产生上百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区域所处气候环境却很特殊,灾害性天气多发。市气象局根据塞罕坝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加强林草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气象部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建成了9套区域性气象观测站,可同时观测地上、地表、地下部分的气象数据,为林场病虫害治理、林种育苗等提供帮助。

市气象局还组建了生态文明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地表生态等监测资料应用于干旱、洪涝、积雪等气象灾害监测,以及作物长势、植被生态质量评价等领域,为科学决策防灾减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今年夏季塞罕坝植被覆盖度图。

2019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与河北省气象局签订协议

双方围绕塞罕坝

生态研究、森林防火等领域

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也是在这一年

冀东飞机增雨基地

抢抓有利天气时机

首次在塞罕坝实施飞机增雪作业

当年,王尚海常常担心

这片林子“喝不喝得饱水”

而如今这一切

老局长是否也能看到?

绿色背后的气象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仅仅在塞罕坝

根据气象部门的遥感监测显示

河北全省生态质量和环境

近年来已发生历史性变化

在坝上地区

森林草原植被逐步恢复

草原退化趋势基本遏制

截至2020年

森林覆盖率达到23%

划定基本草原1671万亩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2.3%

在白洋淀

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

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

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在滹沱河

自2018年以来

累计生态补水15.24亿立方米

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

地下水位回升0.54米

在大气环境方面

2020年

河北PM2.5平均浓度44.8微克/立方米

比上年下降10.8%

这一切的背后

气象服务始终如影随形

围绕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等

河北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

提供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

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优势

围绕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

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气象部门开展相应研究

取得显著科技成果

加快卫星数据在生态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部门制作高分辨卫星

遥感数据应用产品

为河北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更大支撑作用

此外,气象部门还将

紧密围绕河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推进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站网

努力构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

碳中和监测评估河北分中心

如今

放眼燕赵大地

天蓝水清,绿草如茵

塞罕坝及其代表的那抹绿

有我们共同

守护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马洵、谢盼、段昊书等

信息来源:新华网、瞭望、河北新闻网等

图片来源:河北省气象局、新华社、视觉中国、河北新闻网、网络等

编辑:亭喃 舒扬

审核:段昊书

举报/反馈

中国气象局

111万获赞 23.7万粉丝
中国气象局官方百家号,气象宣传,服务公众
中国气象局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