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一位34岁的儿媳被61岁的公公杀害,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记者专门采访了被害人的工友,获取了来自被害人的一手信息,给我们洞悉此案的起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被害人生前在个人账号中,倾诉了自家的婆媳矛盾。
资料显示,至案发前,被害人家庭中的婆媳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未得到缓和。
在被害人的眼里,公公对婆婆是言听计从。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既然婆媳关系一直紧张,而公公又是毫不犹豫站到婆婆一边,公公婆婆就建立了统一战线。
按理说,公公在生活中与儿媳的交集应该很少,婆婆与儿媳的交集应该多一些。如果出现矛盾,也应该是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冲突,为什么是公公害了儿媳呢?
警方公布的案情通报说,悲剧原因是公公与儿媳“发生口角”。
到底公公能与儿媳发生什么口角,最后竟然导致命案?这“口角”就这么重要吗?
抛开婆媳关系的恩恩怨怨,我们姑且不论,本文旨在探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保持携手一致的重要性。
据被害人和工友的聊天记录显示,被害前被害人在家里教育自己八岁的儿子,因为儿子犯了错误。
八岁的孩子不听话,又连续两天打了邻居的孩子,妈妈教训他。八岁的男孩正是调皮的时候,妈妈尽自己教育的义务,这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此时奶奶插手了。
奶奶三次在外面叫孙子的名字,儿媳没有开门。接着,奶奶就把正在上班的儿子通过打电话叫了回来。结果儿子与儿媳闹了矛盾,儿子动了手。
显然,由于婆婆的介入,事态就扩大化了。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假如被害人生前在教训8岁的儿子时,无论是婆婆公公,还是丈夫,大家都能与这位年轻妈妈保持一致,都出于为了孩子好的目的,那将一定会出现和谐的画面,那样的家庭教育极可能是成功的,至少家庭气氛是和谐的。
很遗憾,我们从被害人的聊天记录来看,婆婆似乎是要专门疼爱孙子,要护着孙子,似乎是在专门与儿媳作对。而丈夫被从单位叫回以后,回到家,事态如火上浇油,更乱了。
单纯从事件本身来看,八岁的男孩太调皮,连续两天打了邻居的孩子,当然应该受到妈妈的管教。
妈妈是采取“冷暴力”的方式教训孩子的。这当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冷漠的条件下反思自身的过错。这种方法如果使用恰当,效果也是明显的。
问题是婆婆硬性介入,连续三次呼叫孙子的名字,没有得到回应。婆婆便自作主张,把正在医院上班的儿子叫回家。
显然,婆婆是想通过儿子之手来管制儿媳。从儿子儿媳两人闹矛盾来看,想必儿子与儿媳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并没有保持一致。
首先,婆婆与儿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从记录可以看出,她与婆婆关系一直不好。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婆媳也很难达成一致。因为教育孩子而引发矛盾,那是意料中的事。
第二,被害人及其丈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可能也没有保持一致。
如果丈夫完全支持媳妇在家庭教育上的做法,那么他从医院赶回家就不可能与媳妇发生矛盾,更不会动手。
妈妈教育孩子,不但引起了婆婆的不满,正在医院上班的丈夫也被婆婆电话召回家,最终导致夫妻吵架,矛盾激化。
这启示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保持携手一致,是何等的重要。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年说,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不能够保持一致性,那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父母都当着孩子的面打起来了,八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判断出是妈妈对还是爸爸对呢?目睹了父母的争执甚至于动手,孩子一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赫姆林斯基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真是操碎了心。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话强调的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妈妈的素质影响到国家民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家庭教育无小事,和谐幸福酿甜蜜!
为防失联,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