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巾帼,一代风流。走过百年的中国妇女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时期,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广州女性”为您呈现百年辉煌中的优秀女性故事,以此重温她们的光辉事迹,缅怀志士先贤、赓续精神血脉。
今天,羊城巾帼宣讲员——天河区车陂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詹雯,为我们分享“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感人故事。
张桂梅扎根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在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中作出重要贡献。
她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为孩子的一生命运奋斗着、努力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信念,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明灯。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1977年,刚20岁的她在原中甸县林业局工作。
1990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与丈夫
正当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却发现自己得了肿瘤。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未痊愈的身体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
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企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
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张桂梅没有亲生的孩子,可19年间,她却当了136名孩子的“妈妈”。
令她骄傲的是,许多孩子都读了高中、上了大学,50多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成了医生、教师、公务员、企业职工。
在华坪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张桂梅渐渐明白,许多孩子如果有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就不会辍学,也不会成为孤儿。
2002年,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念头,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成为现实。
在张桂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创办12年毕业10届学生,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
20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
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被搀扶着进入人民大会堂
张桂梅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杨敏婷、丘柳苑(实习生)
一审:彭俊奇
二审:王珊
三审:黄玉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