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球数治”专栏周报,追踪近期全球数字治理动态。
7月30日,欧盟媒体《欧洲动态》(Euractiv)综合报道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在校学生广泛采取网络远程教学后遇到的典型性问题,包括在线教学方式可能加剧数字鸿沟、采集和使用学生、教师数据对公民隐私的潜在威胁、部署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对现有教育模式的重塑等。《欧洲动态》(Euractiv)指出,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早已启动,但新冠大流行迫使大多数学生自去年开始居家接受远程在线教育,这一方面大幅提升了教育数字化的进度,另一方面也迎来了挑战。在即将到来的秋季学期,学生们将陆续返校上课,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却不会因此放缓。欧盟现在应重新考量、评估数字教育相关政策,更合理地引导转型,以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和信息安全。(来源:《欧洲动态》官网)
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时呈现出矛盾的属性:一方面,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缩小教育差距;另一方面,它也能加剧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平等风险。新冠疫情期间,不仅是欧洲,全球的教育数字鸿沟也普遍呈现扩大趋势。2020年8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发布《教育与2019新冠病毒政策简报》时指出,此次新冠大流行对全球教育系统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破坏。截至2020年4月,已有188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停课,因此受影响的学生多达16亿人。为确保停课不停学,绝大多数国家选择开展数字化远程学习。然而在停课学生中,约8.2亿人家中没有电脑,约7亿人家中没有互联网接入,还有约5600万人生活在没有移动网络服务的地方。远程教学事实上剥夺了这些困难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甚至导致失学。与此同时,线上教学模式也使学习变得更加分散和碎片化,放大了学习者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习惯和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有鉴于此,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要重视新兴教学技术的部署和应用,也需兼顾各类群体的权益。现有的标准化远程教学模式应进一步完善,除为困难学生提供设备和资源支持外,还要建立补偿性学习机制和混合型学习模式,体现教育公平。同时,对广大教师的信息和数字技能培训也需要大力加强,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数字平台,帮助其适应新的课程形式,准备数字化授课内容,并探索适应数字教学模式的学生评价办法,以缓解教学供给侧的数字鸿沟挑战。
欧洲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对教学双方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疫情期间,数字化远程教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部署和使用。然而,信息系统在支撑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步收集了海量来自于学生和老师的数据,且这一过程目前仍然缺少必要监管。被收集的数据除了可以用来帮助制定更为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外,还能在评估教师表现、评定学生成绩、新教师招聘等事务上施加影响。而人工智能算法中可能含有的种族、性别及其他偏见、歧视因素将会妨碍相关决策的公正性。欧盟委员会今年4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法》草案将教育和培训列为“高风险”系统,但这仅仅意味着只有等法案通过后,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才会在上市前受到来自欧盟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评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监管。这引发了欧盟内部对在线教育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普遍担忧。一个合理的选择是设法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融入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及时提供各类反馈,确保模型和算法能够代表广大学生和教师群体。此外,与在线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安全也亟需强化,避免网络攻击、有害信息入侵等严重问题滋生。
新冠大流行使得在线方式替代课堂教学的情况激增。学校对待技术和数据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较以往更乐于使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今后,教育对新兴技术的使用必将持续增长,这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遇。但是,人们也需要意识到,数字教育并不只是一条信息化的流水线,不可想当然地以技术简单替代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师生间的直接联系与互动。未来数字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促进作为角色要素的学习者与教育者,作为资源要素的教学内容,作为工具要素的数字化平台,以及促使这些要素产生相互作用的组织性要素之间的互动,培育能将在线课程、数字化学习与线下实际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规则
菲律宾国家隐私保护委员会发布实施ISO隐私标准的建议
8月4日,菲律宾国家隐私委员会(NPC)发布了关于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数据保护标准的四项建议,即ISO/IEC 29100、ISO/IEC 29151、ISO /IEC 24760和ISO/IEC 29134。NPC表示这些标准已被菲律宾标准局认定为国家标准,并呼吁各机构和组织在其隐私框架内遵照采用。NPC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保护个人数据,并加强对菲律宾《数据隐私法》的贯彻执行。(来源:NPC官网)
美国议员再次提交儿童信息法案
7月29日,美国众议员凯茜·卡斯特(Kathy Castor)再次向国会提交了《保护弱势儿童和青少年信息法案》。该法案涵盖所有美国儿童和13至17岁的未成年人,要求禁止针对此类人群的广告推送,并进行隐私影响评估,允许家长提出索赔诉讼。卡斯特在一份声明中说,企业和公司不该“不合理地追踪和锁定儿童”,现在是解决“最低限度隐私保护”的时候了。(来源:美国众议院官网)
政策
《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8月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家网信办共同主办的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式开幕。大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北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愿景和路线图。根据《方案》规划,北京将用十年左右时间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来源:人民网)
广州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8月底33个试点单位需确定数据官名单
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广东省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要求选取6个省直部门和10个地市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一步做好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广州于7月27日印发《广州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要求33个试点单位于8月底前率先确定本单位首席数据官名单,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和计划,报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美国加快成立网络统计局
8月2日,美国国家网络总监克里斯·英格利斯(Chris Inglis)呼吁加快成立网络统计局,全面汇集网络威胁信息,支撑应对决策。英格利斯表示,如果没有全面的信息支持,一切应对网络攻击的举措都将无法真正对威胁做出最佳反应。此外,参议员安格斯·金(AngusKing)、迈克·朗兹(MikeRounds)、本·萨泽(BenSasse)已于上周提出新立法申请,要求在国土安全部设立网络统计局,以推动实施拜登总统在5月签署的行政令中提出的改善联邦网络安全的要求。(来源:The Hill)
监管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监管金融领域的科技巨头》报告
8月2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监管金融领域的科技巨头》报告。报告指出,脸书、谷歌、亚马逊等进入金融业的科技巨头企业可以利用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平台的网络效应迅速重塑金融业,破坏银行和货币体系稳定,引发关于反垄断和数据治理的新挑战。目前多数国家通过对特定业务发放经营许可证来实现对金融业的监管,但缺少基于实体的特定规则,无法解决科技巨头的潜在系统性影响。报告建议,各国央行可仿效《欧盟数字市场法》、中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等制定基于实体的规则,加强对科技巨头的金融监管。(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官网)
欧盟委员会对Facebook拟收购Kustomer公司展开调查
8月2日,欧盟委员会开始对Facebook进行调查,以评估Facebook根据欧盟并购条例对Kustomer公司的拟议收购。欧盟委员会表示,该拟议交易可能会增加Facebook本就通过个性化广告掌握的大量数据,并强化其在线上广告市场的优势地位。委员会还担心该拟议交易会降低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供应市场的竞争。(来源:欧盟委员会官网)
产业
截至2021年上半年,韩国5G用户已达1647万
8月10日,韩联社援引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的数据,报道韩国5G用户在6月份已达到1647万,较5月底的1584万增加62.4万。截至6月底,韩国移动通信用户共有7163万,5G用户占比约23%。鉴于三星在下半年将推出新的可折叠5G手机,苹果也会推出新品,韩国5G用户在下半年预计会以更快速度增加。(来源:韩联社)
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全球用户已超过9万
8月5日,美国SpaceX公司宣布其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在全球已拥有超过9万用户,遍布12个国家。2015年1月,马斯克宣布开展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项目,旨在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迄今为止,SpaceX共发射了1700多颗星链卫星。今年6月29日,马斯克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 SpaceX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可能在12个月内拥有超过50万用户。(来源:CNBC)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