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聚宝门,恢宏雄伟屹乾坤。瓮城上下藏兵洞,马道东西设侧门。
内外秦淮河浪涌,瓮中捉鳖敌人昏。十朝都会经风雨,千古文明振国魂。
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明城墙,则首推南京与西安两座古都。然而,虽然同样因明城墙保存相对完好而闻名世界,西安和南京,各自给人的视觉感官与城市气质,却又是显然不同的。
西安保存至今的明城墙,整体来看显得小而整洁,似乎处处流露出刻意的人工斧凿痕迹,虽说也不乏恢宏的气势,雄伟的气魄,但它在西安人的呵护之下,更具有“古董”气息。
相比之下,南京的明城墙,作为当时世界最大都城的军事屏障,其依山就水之势,看上去像是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忽隐忽现、断断续续,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粗犷鲜活,也更有一种豪气干云的风韵。
650余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定都应天(今南京),而后决定扩建南京城,期望建造高坚甲于海内的城墙,为帝国都城提供安全屏障。
南京明城墙,在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城墙的同时,又扩建了东、北两面城墙,周长达35.276公里。
最初建成的明城墙,设有13个城门,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为我国第一大城,也曾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座砖砌城墙。南京人曾将城门的名字,编成引以为傲的顺口溜:
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清凉到石城。
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
除上述12门以外,还有一个位于狮子山东侧、与仪凤门(今兴中门)相对的钟阜门。这13座城门的上郭,都曾建有高耸的城楼。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的南京城墙,何其巍峨壮观!
在这13座城门中,以聚宝、三山及通济三门最雄伟,其中最为宏大、最为壮丽的则首推聚宝门。关于聚宝门的兴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相传,当年建造聚宝门之时,工匠说城下有水怪在挖掘窟窿,才导致城墙屡建屡倒。时人有传言说,江南首富沈万三家里有个聚宝盆,无论把什么东西放进去,盆子立刻就满。
朱元璋听闻后,便向沈万三借盆说道:“尔家有盆,能聚宝,亦能聚土乎?”借来之后,将盆埋在城基之下,城门果然建成,于是,此门便被称为“聚宝门”。
聚宝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为南京城的南大门,也是最大的城门。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将聚宝门改名为中华门,“中华门”三字牌匾,由蒋介石亲笔题写。
中华门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128米,宽118.5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是中国众多古城中,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堡。
中华门设计十分奇巧,有3座瓮城和4道石砌拱门,相互贯通,构成一座墙高25米(约8层楼高),内部面积达16500平方米的大型城堡,有“天下第一瓮城”的称誉。真可谓:
四重环套古南京,累月经年始建成。
旧制不循追过往,自然何觅赶恢宏。
钟灵毓秀山樊水,地利天时殿致宫。
万里长城博物在,壮观雄伟又一宗。
中华门的每道拱门,都有内外两重城门,外面一道设有可以上下启放的“千斤闸”,里面一道是包有铁皮的木门。
这些拱门,既可以紧紧闭锁,拒敌于城外,也能将敌人诱入瓮城围而歼之,即所谓的“瓮中捉鳖”。城门左右两侧,各砌有一条100多米的缓坡跑马道,可供骑兵策马登上城头。
中华门的瓮城,四壁由巨型条石砌成,上下、内外城壁,共建有27个“藏兵洞”,可储存粮食、军械、擂石滚木等军事设施,每洞可藏兵百余人,总计可藏兵3000多人,故有“藏兵三千不见影”之说。
城门上原建有重檐庑殿和三层敌楼等建筑设施,可惜在1937年冬的南京保卫战中,被侵华日军的炮火全部摧毁。
中华门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除木结构(镝楼、绞闸楼、双扇木门)毁坏和砖石结构个别地方有开裂现象之外,其余总体保存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规模,巍峨的雄姿,举世罕见。
从建筑角度看,其工程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别具匠心,在我国古代城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看,其工事坚固,适宜攻守,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拂去历史苍茫的云烟,走上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整体矗立的中华门城堡,从随风飘扬的猎猎旌旗中,仿佛看到了当年洪武大帝的开国雄风。
从年幼家贫的地主家放牛娃,到穷困潦倒的乞丐,再到孤独无依的和尚,后来升任红巾军大帅,最终成为万人之上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生传奇,书写了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逆袭典范历史。
其得国之难、得位之正,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无出其右。中国历史在他的手中,正式进入大明王朝。
朱元璋留给我们后人的,绝不止是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明城墙,更多的是人生遭遇挫折和身处逆境之时,那股面对困难不服输、不妥协的不屈人格,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精气神!
如今,站在苍老的明城墙之上,一边俯瞰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眺望南京新城的天际线,一边仰观西天落日的余晖、回望那早已逝去的鼓角争鸣与刀光剑影……
当最后一抹夕阳,照耀在从城砖缝隙中生长出的小树和缕缕苔痕上时,一种油然而生的沧桑感和凝重感,便悄悄地爬上心头,让人不禁抚今追昔,畅叙一段幽情。
中华门,走过了650年的岁月,依然巍峨屹立,每一块斑驳的城砖,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那些故事关乎筑城工匠,也关乎大明王朝的气韵,更是一个国家从抵御外侮到和平崛起的历史见证!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