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炙烤下,海岸边工作的人们早已汗流浃背,恨不能马上回家喝上一口清补凉。
只有韩教准站在路边上看着远行的船只,不愿挪动一步。
他始终认为那一天会到来,他将离开这个小渔村去看看大千世界。
事实证明,他最终还是踏上远洋征途,九岁的韩教准。因为家境贫寒跟着哥哥从海南文昌赶往爪哇国。
谁又能想到这样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会给“最牛父亲”和伟大的宋氏家族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875年,在爪哇当学徒的韩教准随宋姓堂舅前往古巴,后来改姓宋,颇受堂舅喜欢。
他受到一些朋友鼓励,违背堂舅的意愿,偷偷踏上一艘前往波士顿的船,渴望进入学校,不甘心只当一个小学徒。
从他上那艘船开始,韩教准再也不存在,宋嘉树的人生画卷彻底铺开,他走向世界,不拘泥于小小的一片安身之地。
在宋嘉树心里,头顶天空广阔辽远,此时的他不过是一粒尘埃渺小暗淡,但总有一天会大放异彩。
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他走进梦寐以求的学校,学成以后没有留美,而是毫不犹豫地回国进行传教,就连大文豪胡适也曾是他的学生。
次年回到上海之后,宋嘉树与倪桂珍成婚,育有三子三女。
对于宋嘉树来说,他这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最令他骄傲自豪的也许就是这六个孩子。
长女宋霭龄,《纽约日报》在她与世长辞时写下的评语“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只有为数不多的男性在金融上能超过她。
她与孔家孔祥熙的联姻,更是直接让宋家掌握当时中国经济命脉,跃身成为和孔家齐名的民国“四大家族”之一。
在那个男人称王的时代,宋蔼龄凭借一双手证明女人可以什么都扛。
她善谋略,善商业,笑起来柔软,心却比天还高。
宋庆龄同样如此,越秀楼里的临危不乱,那一句“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再一次让所有人对宋庆龄刮目相看。
再也无人质疑她,谁不夸一句宋家的二女儿当得起“国母”的称号。
一个弱女子独自面对四千多敌军,将孙中山先生安全送出之后,又顺利脱身,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心态。
不得不说,宋嘉树的教育确实让宋庆龄一生受益。
她一生爱国,不曾有过丝毫后退,孙先生入狱,她便自己坚守两人共同的革命理想。
一个家族的传承光靠女子远远不够,宋嘉树先生对于儿子的教育比起女儿更加严苛,但却不刻意斩断他们的枝桠,任其自由发展。
宋子文深受父亲与两位姐姐的影响,也不负众望成为支撑家族的栋梁。
宋子文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不可否认他在经济方面的成就超越很多人。
他为人务实求真,但却不古板迂腐,对建立近代中国完整的财政金融制度作出重要贡献。
在父亲宋嘉树的鼓励下,他积极提出对于中国财政金融改革的意见。
自信却又沉稳,在中国外交方面也有建树,他热衷于寻求国际援助,努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这六个孩子中,最像宋嘉树的就是宋子文。
宋霭龄在很多事情上都很冒进,宋庆龄也不似宋嘉树对于经济方面有很多渴望。
宋子文身材中等,强壮文雅,时而安静沉思,有时又充满生机。
他不仅长相似父,性格更是与之相似。
一位父亲对于子女的影响在宋子文身上可以完整体现。
他的家庭很幸福,孩子阶段是这样,自己成为一个父亲时依旧如此。
他从不吝啬对子女表达自己的爱,尤其是自己的外孙冯英祥。
他像父亲宋嘉树学习,慢慢地变成孙子心中和蔼的老爷爷。
宋子文在给孙子的信件中,充满思念与爱,在信件中还附带自己的照片,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亲爱的麦克:我现在在旧金山,天天都在牵挂着你,不过我很快就会带着许多夏威夷的礼物回来。你喜欢寄给你的照片吗?上面有公公、阿婆、丽莎和其他人那张。吻你。”
宋子文的教育方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宋嘉树,在回忆录中对于父亲也充满崇拜与敬佩。
也许晚年中宋家六姐弟感情不似儿时,信仰也大有不同,各自行业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唯一不变的是对父亲的爱。
宋嘉树被称为“最牛父亲”,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六位子女是风云人物,更是因为他在六位子女心中留下的印象,从不曾消散。
也许他们的生活中无一是他,但却无一不是他。
生活方式、言语习惯、为人处事,方方面面总有宋嘉树的影子透出来。
这是一位父亲能做到的最好典范,潜移默化之中也能体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宋嘉树的人生开始于贵人相助,贫苦少年进入学校。
但对于宋嘉树自己来说,这所谓的贵人相助,都是他自己拼尽一切努力抓住的机遇。
从一开始离开海南文昌的小渔村开始,就是他一步一步争取赢得的机会,甚至偷偷躲进政府的缉私船时,他更是将自己的性命放进这场盛大的赌局。
他的贵人都是他自己一腔热血,闷声不言苦,才抓住的机会,不是谁都可以抓住来之不易且转瞬即逝的机会的。
宋嘉树付出的一定远超大众想象。
机会如肥美的猎物,只有绝佳的捕手才能找准最佳时机,一击即中。
毫无疑问,宋嘉树可以称作一个完美的捕手。
宋嘉树传教工作不利之后开始经商,改行专做印刷圣经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妻子倪桂珍的帮助下,渐渐发迹。
他一生中做过很多大生意,无数笔投资,才让宋家走进大众眼里。
但是他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却是一个人。
宋嘉树坚信不管做什么,“人”永远是最根本的,他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因为宋嘉树看中了孙中山。
与其说是宋嘉树看中了孙中山,不如说是他看中了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他从中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那样一个炽热的夏天,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结识孙中山,他找到自己的信仰,开始进行革命。
孙中山在宋嘉树的帮助下,顺利筹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此后,宋嘉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筹集革命经费中,宋家的大部分资金也被用于此。
宋嘉树凭借多年经商的人脉,积极组织宣传工作,为国民革命奉献自己的热血和精力,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宋嘉树一生为民主革命奋斗,爱国情怀打动无数人,尤其是二女儿宋庆龄。
宋庆龄后来因为相同的信仰,与孙中山成婚,被称作“国母”,即便这场婚姻不被家人们所接受,宋嘉树与孙中山仍旧是好兄弟。
“宋先生,是个顶善良温和的人呀!”巷子里的一位上海阿姨认真回忆,给出这样的答复。
问她是否见过宋先生时,她说没见过,但是她受过宋先生的恩惠,她曾经是宋先生办的学堂里的女学生。
宋嘉树将自己大部分经商所得用于革命,剩下又用于举办公益事业,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一个儿童乐园和一间大众医药所,随后他又创办了“华美印书馆”。
他相信女子也能扛起半边天,鼓励女子念书,只有念书才能改变她们的命运,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他对于中国的儿童们又寄予厚望,这所儿童乐园,大概是战乱年代唯一能保护他们童真的地方。
宋嘉树温柔善良,眼神中又有一股来自骨子里的坚定不移,不服输,敢于接受新事物。
他很善于教育,从他的孩子们就可以看出。
但是宋嘉树的教育理念,却只有六个字:“宽容、坚定、独立”。
从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他激烈反抗过家长给他规划的道路。
他认为对待孩子就应该任其自由发展,包容他们的一切,这在妻子倪桂珍看来,有时甚至不能称作包容而是纵容。
他从不拒绝孩子们的请求,只要他有只要他们要,他就可以给。
在小时候的六姐弟眼中,即便是天上的星星,父亲也能给他们扯下来。
为此,他不止一次和妻子发生过争吵。
他坚持认为孩子的自信与胆识要从小培养,要让他们相信没有做到的事情,只是不敢想而已。
他热衷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又告诉他们小时候父亲可以满足他们,长大后只有他们自己能满足自己。
六个孩子,每一个都才智超群,坚定不移。
不断探索新事物,这是宋家孩子的共性,更是宋嘉树的个性。
宋嘉树一直有意培养孩子的宽容精神,宽容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家教,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
小时候,姐妹玩游戏,宋霭龄扮演一个黄包车夫,宋庆龄很幸运地成为这辆黄包车的第一个乘客。
大家都玩得很尽兴时,一个不小心,那位小乘客被甩出去,愣在那里反应了一会儿,眼泪顿时泪流不止。
小车夫也当场愣住,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傻站着,看着妹妹委屈地坐着,不高兴地耷拉着脸。
宋嘉树赶来时,先是走向宋霭龄。
她本以为要迎接狂风暴雨般责骂时,父亲只是慈爱地摸摸她的头问:“做游戏要讲分寸,车夫伤到乘客以后还怎么拉生意?”
宋霭龄立刻向宋庆龄道歉,希望她还能坐她的车。
宋嘉树笑着对宋庆龄说:“小乘客真是宽宏大量,又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
受到父亲鼓励的宋庆龄,更加开心,几个小朋友又和好如初。
即便又过去几十年,孩子们还是一如往昔宽容待人,宋庆龄更是充满爱心,面对强权也能不惧怕,敢于斗争。
宋嘉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希望他们具有独立自立的能力,要学会自己成长,总有一天这世界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
在次子宋子良还小的时候,宋嘉树就鼓励他自己爬行学习走路,跌倒之后也要自己爬起来,哭完继续爬,总是能走到终点,也许过程辛苦一点,但却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他这一生都受益。
更不用说宋美龄了,堪称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她独立睿智,魅力无限,是最完美的东西方思想融合的产物。
她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
一番演讲,直接将美国的关注点从欧洲战场转向我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赢得美国的同情,支援我国抗日。
她的人生闪闪发光,遇到困难从未退缩,而是拼尽全力去解决。
谁又能想到这些都来自父亲的一句话,“独立是闯荡世界的第一步”。
她的人生闪闪发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她有一个眼光长远的父亲。
宋嘉树认为,孩子想要面对这个风云诡谲的世界,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独立的品格,更需要坚定不移,有坚强的意志力。
因此,他即便骄纵自己的孩子,仍旧不断进行挫折教育。
在宋嘉树离世后,长女宋霭龄一人撑起偌大的宋氏家族,一力促成宋美龄与蒋氏的婚姻,才让家族没有衰落,开启“蒋宋时代”,让宋家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婚姻后人无法评判是否正确,至少在当时,宋霭龄面对危难能撑起这个家,没有让父亲的心血化为尘埃,也算是不辜负他的教育和训练。
宋嘉树的态度和蔼可亲,以成年人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爱和尊重中长大,培养他们宽容、独立、坚强的品格。
首先需要宋嘉树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言传身教,才能让教育发挥最大功效。
宋嘉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记载他本人的资料较少,但他的孩子们就是他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
他不守旧,尊重新事物的出现,热爱探索创新,极具胆识。
漫漫人生路,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独立自强,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在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方式方法。
在宋嘉树眼里,他的人生结束于他55岁那一年暮春。
但在大众眼里,他的人生从未结束,这个故事一直在孩子们身上延续,甚至更加精彩。
这样一位父亲,也许不如曾国藩、梁启超那样出名,但在他的孩子们心中,他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父亲,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