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通史:河阳之战!安史之乱的转折点
关键词: 邺城之战、邙山之战
前因:邺城之战
叛军将领史思明击败唐军之役。
▲邺城之战
后果:邙山之战
继河阳之战后,史思明反败为胜。
▲邙山之战
详细过程:
一、河阳之战起因
公元759年,史思明率军攻打河阳(今河南孟州),被唐将李光弼击退,史称“河阳之战”。
当时,史思明在邺城(今河北邯郸)杀害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之后,回到范阳根据地(今北京、河北一带)称帝。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夺回被唐军收复的两京(长安、洛阳)。
史思明选择攻打河阳,因为河阳是连接黄河南北的重要通道。史思明打算先打下河阳,再攻取洛阳。此外,驻守河阳的李光弼曾挑衅史思明,在河阳城郊放出五百匹母马。这些母马不停对着黄河南岸鸣叫,把燕军战马都吸引到了河阳,燕军损失了近千匹战马。史思明一怒之下,决定向李光弼宣战。
▲河阳之战
二、河阳之战作战过程
河阳总共有三个城,黄河以北的是河阳北城,黄河以南的是河阳南城,还有一座位于黄河沙洲上的中潬(tān)城。史思明想直取最核心的中潬城,所以派出了战船,向中潬城袭去。李光弼命人在中潬城的浮桥绑上长竿与铁叉。史思明的战船见状,不敢进犯,无功而返。
史思明对此感到气愤,决定派兵驻守河清郡(今河南焦作),垄断河阳粮道,把李光弼引出河阳。李光弼果然率兵到野水渡(今河南孟津),与燕军遥遥相望。史思明认为李光弼已然中计,所以派部属李日越带领五百名士兵,夜袭野水渡。不料,李日越来到野水渡,发现李光弼部属雍希颢率领唐军,鼓掌欢迎他。
▲河阳城分布
原来李光弼早就识破史思明的技俩,所以领兵驻扎野水渡之后,李光弼便留下雍希颢等千人军队,独自回城。李日越见自己行迹败露,自己的兵力又与对方相差悬殊,便向雍希颢投降。
史思明知道计划再次失败后,极不甘心,决定两面夹击河阳。史思明亲自率军兵临河阳南城下,命部将周挚攻取河阳北城与中潬城,想一举歼灭李光弼军队。另一边,李光弼将河阳南城交给了郑州刺史李抱玉,自己驻守河阳北城与中潬城。
▲影视剧中的史思明
河阳南城这边,李抱玉一开始使诈,假装投降燕军,拖延燕军攻城的时间,一面命人连夜加固城墙,一面等待援军到来。等到燕军攻入之时,河阳守军与李抱玉的郑州军夹击燕军,成功守住河阳南城。
中潬城这边,李光弼命人沿城建筑栏杆,挖掘壕沟,派遣部属荔非元礼抵抗燕军。燕军到达后没有看李方军队,于是颇为轻敌,一面拆除李光弼方的栏杆,一面填补壕沟。
等燕军越来越松懈之时,荔非元礼趁机出兵,打得燕军措手不及。燕军将领周挚见情势不妙,马上改变策略,率兵攻打河阳北城,李光弼于是率一众唐将进入北城。河阳北城之战,属于河阳之战的最后一役。
▲荔非元礼剧照
三、河阳之战结果
李光弼抱着必死的决心,向众位将士喊话:“等会儿进攻,我会站在城墙上挥舞战旗,你们要是看到我缓缓挥动战旗,就自行择利行事。如果我使劲挥动战旗,你们就要不顾一切地与敌军死战。
这过程中,如果你们放弃作战,我就从后面将你们斩杀。如果你们战死,我也必当自刎,不会只让你们赴死”。将士们听令后,便与燕军开战。
▲唐将李光弼
期间,部将郝廷玉一度逃跑。李光弼就要从后方砍杀他,他立马告诉李光弼,战马中箭,自己只是回来换马的,并没有要逃跑。李光弼于是让他重换战马,继续出兵。另一部将仆固怀恩见战争陷入胶着,忍不住退后,一见到李光弼凌厉的目光,便不敢再回头,继续奋勇杀敌。
后来,李光弼开始猛力挥舞战旗,众位唐将冲锋陷阵。燕军被唐军的气势吓住,突然不知所措,转眼间就被唐军击溃,不仅无数燕军战死,将领周挚也落荒而逃。
随后,李光弼将俘兵带到河阳南城,史思明见状,知道周挚军已被全数歼灭,自己胜算也不大,下令撤兵,李光弼就此守住了河阳。
▲安史之乱
结论:
河阳之战是史思明称帝后的首场战役,也是唐军与燕军之间的首场胜战。此前唐军在邺城被史思明击败,战况一度转为劣势。河阳之战后,史思明攻掠两京的野心被粉碎,两军对峙产生巨大的变化,局势再次扭转,走向对唐军有利的局面,属于安史之乱的关键性战役。
参考文献:《唐朝简史》《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