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去年爆雷的优胜教育。 当时其创始人陈昊痛哭流涕,喊话二马和强东等大佬“救我”,并痛惜“倒在黎明之前”,如果他预知到今天的校外培训整肃,估计得庆幸自己“早死早超生”。 新华社7月24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 一声惊雷,尽管早有预期,靴子落地时,仍如巨震,让无数人夜半惊坐起。 《意见》的出台部门甚至都不是教育部,而是来自最高层,可见其政治站位之高。 《意见》三大招,招招直取校外培训机构的七寸。 1、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2、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3、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行为上,推翻原有备案制,重新转变为审核制,无批准不得营业; 收入上,现在学科类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质; 时空上,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 如此,只差没有直接宣判死亡,校外培训即便活着,也是活活的死了。 事实上,股市在7月23日便开始剧烈反应。 港股在线教育股午后集体跳水,截至收盘,新东方暴跌40.61%,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思考乐教育跌28.53%,卓越教育集团跌21.48%。 美股中概股集体血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行业。 其中好未来直接被抹掉70%,高途跌63%,新东方跌54%。其中好未来下跌到59.48%时,曾经触发熔断机制停牌几分钟,复牌之后依然下跌...... 而这种阴曹地府的走势,其实早已经开始。 来看一下2021年中概股跌幅排行榜,跌幅前10全是业内响当当的教培机构。 其中高途从149块,跌到3.94块,跌幅达97.38%;好未来从90.96块,跌到不足8.96块,跌幅90.15%;新东方从19.97元,跌到2.24元,跌幅88.78%....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从头被砍下来,只剩下一双脚! 以新东方的全年走势图为例,你是不是开始怀疑,所谓“上市”,跌到今天,已经跌成了“丧尸”。 如果课外培训机构定性为非营利组织,并且执行到位,那就意味着企业在未来失去了利润成长和分红机会,这也就击穿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底线。 那么股权的理论价值逐渐阴跌,最后终归于0也不是不可能。 俞敏洪在他的自传体《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提到新东方上市成功后,曾经遭遇市场做空机构的指控,致使股价腰斩,除此基本都是一帆风顺的。 他可能做梦都想不到,来自机构的做空,不过是让他“走在崩溃边缘”,而来自上头的政策性整顿切割,则很可能让他直接躺成“一”字。 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已摸排的校外培训机构有20多万所,而相关从业人员估计得有上千万人。 仅以2020年的陕西省为例,进入教育及培训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就占14.11%,达到30285人,是占比最多的一个行业。 如果此次政策执行到位,80%的培训机构将原地死亡,那就意味着大批的从业人员下岗失业,需要转行转岗到其他行业。 当然国家下此重手,并不是跟某个行业、某些企业和人过不去。 国家教育改革已经谈了30年,而谈来谈去的结果,却是家长越来越焦虑,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而一些培训机构却利用家长的焦虑,以及对子女倾尽全力的各种鸡血,赚钱赚到毫无歉意,盆满钵满。 行业也在多方的相互纠缠下,变得越来越扭曲。 生育以及教育成本,包括精神上的、物质上的,也就变得积重难返、越来越高。 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5月10日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5月31日,国家出台三孩政策,并明确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策。 从普查数据到三孩政策出来,中间只隔了21天。 围绕三孩,无论房产严控、调整学区房、打击校外辅导、寒暑假托管,以及这次的《意见》出台等等,只要跟“生育”沾边,影响生育的旁枝末节,都坚决执行毫不手软。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战略的严峻性和重要性。 鼓励生育、三孩政策是重中之重,其它跟生育率、跟国家的人口战略相比,孰轻孰重,长痛短痛,已是一目了然。 回到《意见》的相关规定中来。“不上市、非营利”初衷是好的,也都无可厚非。 但是没有了校外培训机构,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 比如没有了公开的培训机构,家长会不会请家教?所谓马无夜草不肥,只要家长们的焦虑不除,学生变相的课业负担就难根除。 政策会如何推行,一切将拭目以待。 教育培训机构的大洗牌,以及教育减负的大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