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科生,金工实习期间,我自己也体验过几个小时的电焊工,用最常用的焊条焊了一条大约5公分长的缝隙。这条焊缝就像一条奇形怪状的蚯蚓,简直难看得要命。一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也比我的好看不到哪去。当时就觉得,电焊还是有点技术难度的,但也没觉得电焊会比钳工更难。而且,电焊随处可见,即使是农民也会用电焊焊个门窗啥的,真是太平凡了。
直到后来我了解了几位堪称“大国工匠”的焊工,才颠覆了我对焊工的认识。
第一位是高凤林,他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航天制造的第一线,经他手的共有130多枚火箭成功飞向太空。
火箭焊接很难吗?很难,更何况是给火箭发动机焊接。一个焊点的宽度仅为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超过0.1秒、管壁厚度仅为0.33毫米!这些数据如果在机器操作看来,似乎也不难,但众所周知,电焊更多是靠人工,靠一双手。可能有人会问,火箭发动机这些高精尖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靠电焊?事实就是,高精尖装备制造,往往还真离不开电焊。比如有些特殊部件,机器是加工不了的,必须得靠焊接。
第二位是大国工匠艾爱国,当了一辈子焊工,如今已是焊接方面的专家,攻克了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七一勋章”获得者,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艾爱国(新华网/图)
焊接看起来很容易啊,怎么会有那么多技术难关呢?我也不懂行,但稍微细想一下,也就大约明白了,比如焊接的对象不仅仅只有钢铁、焊接温度怎样控制、精密焊接的难度跟焊门窗的难度肯定存在天壤之别。
这样看来,电焊确实是一门普通而又艰深的技术,正如艾爱国所说:“焊工是易学难精。没有爱好,就不会动脑子,就是机械式地干活。”
电焊工人千千万万,他们的工作,只是看似平凡而已,无论从技术难度还是对国家的贡献来看,这都是极不普通的。正是有高凤林、艾爱国等这样的电焊大师,几十年如一日,肯付出、勤钻研,把看似平凡的工作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