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承载着民族精神,彰显着民族品格,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飞鸿戏海逑劲藏,舞鹤游天灵韵扬”。汉字的毛笔书写曾经是中国人全民性的文化行为,当遭遇到键盘时代的冲击后,如今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古老的书法已经离当代人的生活很遥远了。书法的失落和失传,无疑会使以汉字书法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受到伤害和冲击。

让书法走进校园,激活青少年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引导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找回民族精神的根基,确立中华文化的自信。让青少年在书法的训练中,欣赏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传播继承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书法的训练,开发智力、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强化书法教育不仅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教育部门都把书法教育简单的归结为“学书法就是练字”“练书法就是写一手好字”的单一理念,而忽略了书法课在教学体系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作用。造成了重技法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书法的文化渗透力明显不足,这就有失之于偏颇了。

将书法教育植入到青少年学习的各个阶段,其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门手艺,或写出一手好字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基因的书法引入课堂,从而在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同时,由此拓展他们对传统文化更为广泛深入的学习,包括与书法密切相关的,如古典文学、文字学、哲学以及国画,传统的音乐、舞蹈,还有“知白守黑”“阴阳”“写意”等传统的美学观念等文化思想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书法进课堂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写好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这把钥匙,进入到传统文化的殿堂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思想观念、美德情操陶冶青少年的心志,滋养他们的心灵,把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的血脉不断地传承下去。

书法不仅是一门写字的技艺,更是一门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艺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前人的创造精神以及聪明智慧和生活的审美情趣。在书写的过程中去触摸、去了解、去关注、去感悟、去领略世代中国人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人生准则。而不是去计算学习知识技能所能获得的功利价值,从而在传统文化的氤氲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在书法教育的实践中,应该特别关注到传统书法理论中“技与道”的结合。技是技法,道是升华。技与道二者的相辅相成和完美结合,是对技的挹取与运用和对道的体悟与表达。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对“道”的阐释和弘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进入到一个心手双畅、“神乎其技”的阶段,实现生命节奏与天地自然的彼此交融,个人性格与人生激情的恣意倾泻,胸襟气概与艺术特质随意流露的高级境界。

罗杨

书法教育普及的是“书法”,而不是要普及“书法家”。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锻炼学生的耐力毅力,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稳定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整体素质。倘若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围绕纯粹专业化的技法训练,紧紧围绕练字而练字,那么各种技法的训练,不仅难以达到成效,而且还会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丢失掉提高学生传统文化整体素养的可能性,使书法教学迷失方向。在书法的实用性日趋淡化,艺术性愈加凸显的时代,少数人会通过书法的学习走上艺术创作的专业之路,而更多的人还将在我国面向现代化的未来发展中,带着文化自信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让我们这个民族的聪明才智在更加广阔的天空里展开。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奇葩,但并非唯一的民族艺术样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灿若繁星的艺术品种,如京剧、昆曲众多门类的艺术皆为国粹。让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不应只限于书法,特别是一些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甚至那些保留了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民族,更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地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由此,我更觉得现在所提的“书法进课堂”“京剧进校园”等,皆应为“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在课堂教育之中。在文化传承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中,我们缺的是被长期忽略的“小传统”这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思想巨匠的思想文化或观念形态,还包括琴棋书画、民间工艺、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学习中国优秀传統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个人全面发展。阅读经典的书籍,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引导意义。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书法艺术不仅关乎人的文化修养、人的品格塑造等人格的培养,还蕴含着文脉的传承、文化的认同等深刻丰富的内涵。因此不能把教育和学习书法降格为教写字和学写字,而理应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上,承担起传承文脉的时代使命。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