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林

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号认同该观点。

普鲁士最大的资产是它那些听话而且有荣誉感的贵族,普鲁士王国和勃兰登堡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唯一宝贵的是历代选侯-公爵培养起来的普鲁士贵族阶级,他们为这个邦国提供了宝贵的军事传统和军官已经满足于不高的薪俸的官僚体系。

但是仅仅是一个廉价而有效率的军队和官僚组织,还无法让普鲁士成为小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实际上1815年合约缔结以后普鲁士都还没有承担这个角色的舞台也没有这个自觉。使普鲁士走上德意志道路的是维也纳和约。和约给普鲁士一个陆地上不接壤的西部领土,在三次瓜分波兰中本来普鲁士获得了大片的波兰领土,其中包括华沙,但是拿破仑在战胜普鲁士之后把这些领土剥夺过去建立了华沙大公国,1815年拿破仑战败,但是沙皇并不打算归还这些被拿破仑剥夺的旧普鲁士领土,相反根据合约沙皇兼任了“条约波兰”的国王,只把波森地区和西普鲁士归还给普鲁士。

作为弥补普鲁士希望兼并萨克森,但是遭到奥地利的坚决反对,于是普鲁士得到了一片在政治上完全不接壤的莱茵地区的领土来弥补他在东部的领土损失。还因此背负上防止法国再次破坏欧洲和平的前哨的使命。这一处置可算是普鲁士列强中的二等角色的形象的彻底暴露。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其政治遗嘱要求他的继任者一定要坚定寻求与欧洲强国的合作,捍卫欧洲的和平,这与腓特烈大帝的政治遗嘱中要求继任者只要普鲁士无保护的政治疆域没有改变就不要放弃谋求扩张的态度成了鲜明对照。

原本普鲁士的这种被动处境,二流国家的形象,地理上的不接壤,战略上的无险可守的局面会让它成为神圣同盟保守政治的坚定拥护者,然后事情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这片不接壤无价值的飞地,很快被发现是德意志地区最大的煤矿,丰富的矿产和老德意志地区悠久的手工业技术积累和普鲁士政府的扶植,让这片土地的工业在合约缔结之后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把普鲁士从德意志的二号强国推到了统一的风口浪尖。

简单的说普鲁士的大臣们希望莱茵维斯特伐里亚的工业品可以不缴税至少是少缴税的通过北德意志各邦,那么同等的它至少也得在关税问题上对北德意志各邦做出相应的让步。当铁路被证明是商业和贸易的重要助理的时候,普鲁士政府当然希望能够用铁路把它不接壤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但是这就意味着它要用铁路穿越北德意志各邦。

所以基于这些现实的目的从维也纳和约到王朝战争之间普鲁士王国的大臣们几乎持续不断采取一种自由主义的政策,并鼓吹一个基于自由贸易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如历史学家说的当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一个东西贯穿德意志的铁路系统被建立起来的时候,小德意志帝国的道路已经确定了。而俾斯麦只是用武力使这个既成事实被欧洲接受而已。



在德意志统一这个问题上其实更多的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而不是爱国心,德意志各邦1848年就普鲁士献上皇冠但是遭到拒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普鲁士是具备统一德意志能力的大邦里军队效率最高公务员体系最清廉,而且也是经济上最自由主义的,如果考虑到1848年以后联合邦议会和普鲁士内阁的短暂妥协期则普鲁士也是政治上最民主的。所以它才能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赢家。

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军队和官僚应该感谢普鲁士贵族阶级的传统这些是应该追述到普鲁士历代选侯和国王的伟大遗产,而自由主义和工业则是维也纳和约给普鲁士带来的意外之福。其实和普鲁士传统没有太大关系。

举报/反馈

历史苏人说

26.2万获赞 1.5万粉丝
人类的思想库
金牌宠粉官,历史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