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有很多种,一种是吐鲁番式的——光明正大的烈日明晃晃地照在沙漠戈壁上,另一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涵盖国内的几大火炉城市。
不论是作为旧四大火炉或者新四大火炉,重庆永远稳居第一,因此几乎所有的重庆人从小都被要求掌握一项祖传降温秘籍《心静自然凉》。
七月过半,天气却不燥热,充斥的只是绵密的湿气,压得人沉沉喘不过气。越是如此越是要与其抗争,所以随机开启了去长寿的按钮,想用新奇的快乐打败大蒸笼下的暑气。
吃货的目标永远是那么专一,一到长寿就想着解决一下饥肠辘辘的五脏庙。长寿米粉和长沙米粉吃起来有些相似,都是扁粉,都是把米做成米皮之后切成条状而成型的米粉,和我们平时常吃的圆米粉和米线口感上有一定区别。
平素吃到的米粉(米线)总给人一种过于筋道的口感,以至于在手手小时候,妈妈常说别吃太多米粉(米线)因为里面加了胶质添加剂。
但是长寿米粉就不会有这样的口感。
没有胶质添加物的正宗长寿米粉看起来并不像两广地区的河粉那般通透,它呈现出自然不透明的米白色,细腻光洁如凝脂,有一定的厚度和嚼劲。
把做好的米皮切作窄窄细细的长条,入水便可自动散开来。米粉因为在半成品时已蒸熟,所以下锅后水沸不用煮太久,如果煮的时间稍长一些,断成小段也是正常,自家吃不用太追求品相。
相传长寿米粉是东汉末年刘备入川时,有个随军伙夫叫张同甘,把技术带来重庆长寿。长寿米粉用中稻米和杂交米作原料,浸泡,磨浆,蒸熟,蒸一层晾一层,晾干后叠齐,切成墩墩或卷成长圆筒,加工成便于保存和携带的半成品,拿回家里切成丝下锅烫两分钟便可捞起入碗。
手手来打卡的这家米粉店据说已经开了21年,但是名字却叫“土抄手”。
于是决定来一碗抄手米粉双拼,一碗牛肉汤米粉。抄手米粉双拼表现平平,但抄手是现包的,肉很新鲜,里面大概有八个左右,八块钱一碗着实划算。
牛肉汤米粉特别好吃,我一直觉得吃牛肉米线(面、米粉)最美味的就是煮过牛肉的红汤,因为里面的牛肉常常会塞牙并不喜欢吃,而一碗六块钱的牛肉汤米粉则极大地满足了手手。牛肉红汤醇厚,空心菜爽脆且量足,配上爽滑的长寿米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这家店是好些人的童年回忆。
长寿有两个叫三道拐的地方,一个位于长寿湖旁,一个位于长江边边上。今天手手要和你们分享的这个地方是位于长江边的历史街区三道拐,某度地图可搜“三道拐街上口”。
三道拐是三道拐街和和平街的统称,也是长寿新城和旧城的临界点。这一路青石板街大概2、3公里,落差200余米,石梯5000余级,不愧是“爬三倒拐通身汗,下三倒拐脚打颤“。在街道的上口,可俯瞰长江和江南岸。整个街区的走势,像极了倒挂在凤山上,然后随势一泄入长江。
时有三倒拐共二里,与新街、长乐街、下后街、上后街、上鱼市街相通,皆相连接由城至江岸码头之大道。《长寿县志》(1944)
当时,河街与城内居住的人口大体相当,两地往来均经过三倒拐。抗战时期是三倒拐最繁华的时候,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口和长寿城内住的人口不相上下,有面粉厂、盐、茶等店铺100余家。三倒拐原有一座庙,抗战时期曾作为国民政府第十一陆军医院,专门接受在前线负伤的军人,许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治好伤后就在三倒拐定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人民政府将建筑全部收归国有,由房管部门管理,由城镇居民居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道拐仍是繁华之地,从山下到山顶,有酒馆、卷烟厂、布鞋厂、老相馆、川剧院......
而今的三道拐据说是要被开发了,人去楼空,每家每户门口的洗衣台和歇脚石凳仍在等着他们的主人回家,只剩红艳艳的三角梅和猫猫们独自美丽。如果有机会,试着在它没有被开发前去看看,认领一下自己的童年回忆吧。
重庆人对于缆车有一种与生俱来熟悉。
然而长寿的缆车与我们普遍意义上认识的过江缆车又有所不同,它是为了给人们爬坡省劲儿的。这个坡就是刚才提到的凤山,在没有缆车之前要上山下山都得走三道拐5000余级阶梯。
闲暇时候遛弯儿还不错,对于每天必须行走的人们尤其是腿脚不好的,这就很困难了。
长寿缆车全长282米,垂直高度110米,日高峰时曾输送旅客超过3万人次,年输送旅客量高达980万人次,是目前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
上世纪60年代左右,公路运输还不发达,长寿河街商业氛围浓厚,人员和货物来往城内和河街必须“爬坡上坎”。为此,长寿交通部门专门前往主城两路口、望龙门等索道考察寻得灵感,确定了采用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鱼腹式”轨道建设方案,建设长寿地面客运缆车。
曾有专家评价为:“重庆缆车的杰出之作”。
比起现在的长江索道不太友好的收费方案,长寿缆车全免费,大约5分钟一班。坐缆车的有才买完菜的老奶奶,也有搬运货物的”棒棒军“,有充满好奇心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也有对着窗外郁郁寡欢的少女。
在这里,所有的画面都自带七八十年代的滤镜,慢节奏和复古是这里的主题词。
走路太辛苦,烧烤补一补。
来长寿尝一尝这家连当地人都觉得很好吃的烧烤店,虽然写的是晚上六点钟开始营业,但如果你和手手运气一样好的话,也许能在五点半的时候避开高峰期不用排队吃上烧烤。
凉拌鲫鱼用的是比手掌还大的鲫鱼,鱼肚里塞满了泡萝卜和姜片去腥,鱼身上被划了细细密密的刀痕,就是为了入味。
青红剁椒和各类佐料浸润到了鱼肉里,夏天吃点不热气的食物降降火。烧烤的米粉皮是第一次吃,也是沾了长寿这个米粉之乡的光。不过论口感还是糯唧唧的苕皮更胜一筹。
食罢,老板小哥问我,你咋来那么早,我摊子都还没支好。我不好意思说怕来晚了人太多,这样他一定会骄傲的,只能心虚地回答:“早点吃不长胖,吃夜宵长肉啊。”
用一整天的暴走和美食换来支撑下一周工作的动力,也知道了还珠楼主竟然是长寿人的冷知识,如此这般,才不算辜负了夏天呀。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