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妈妈的微笑之曾德篇
名医简介:
曾德
肿瘤学博士,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广东省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联合培养博士合作导师。
一直以来,在粤东潮汕地区,“找熟人看病”“敷中草药”是当地很多居民治病的两大“法宝”,尤其在偏远的乡镇更是屡见不鲜。“小病小痛也就罢了,但对癌症这种大病来说,处理不当可是会要人命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曾德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他的同事们一直把医疗科普宣教放在首位,“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防癌关卡提前,下乡给大家做科普宣教,呼吁大家重视筛查,重视规范诊疗。”而随着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入选首批200家国家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该院规范化诊疗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大家的认知,科学防癌治癌,守护好粤东地区2000万人的健康。”
入选“国字号”,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0年中国乳腺癌规范治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上,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宣布了第一批200家国家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名单,其中就包括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标志着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曾德教授介绍,入选首批质量控制试点中心非常不容易,也充分证明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实力。
据介绍,国家癌症中心于去年9月下发《关于开展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规范中心和示范中心的试点工作,旨在通过以乳腺癌规范诊疗试点中心为依托,以乳腺癌诊疗质控指标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全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体系,提升我国乳腺癌的整体诊疗水平。接到通知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医务科组织乳腺专科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分别于2009年11月28日和2013年9月30日成立乳腺中心(乳腺肿瘤外科)和乳腺肿瘤内科两个乳腺专科。
乳腺中心专注于外科治疗领域,常规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其乳腺癌保乳手术,保乳率达20%,居国内先进水平,并率先在粤东地区成功开展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I/II期乳房重建术以及乳腺癌保乳整形术、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创切除术等前沿技术。
乳腺中心团队
乳腺肿瘤内科团队致力于乳腺肿瘤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乳腺癌综合诊疗服务及国际前沿研究项目,目前在全国及粤东地区乳腺肿瘤内科治疗领域处于先进水平。
乳腺内科团队
近3年来,乳腺专科诊治患者近6万人次,开展手术逾3000例,开展新技术290例,获得国家、省、市科研立项2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201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乳腺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曾德教授介绍,成为试点中心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将根据乳腺癌规范诊疗试点中心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乳腺癌专科建设,加强科室人员诊疗规范及质控指标培训,不断推进乳腺癌诊疗规范化,保障乳腺癌诊疗质量与安全,守护潮汕地区人民群众健康。
防癌关口前移,定期举办患者教育与交流会
一直以来,粤东潮汕地区看病有两个地域特点:一是有“一个医生包打天下”的诊疗传统,什么病都喜欢找熟人,不管这个熟人是什么科室的,只要找到他,就由他包办到底,“这是极不科学的。”曾德表示,术业有专攻,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不可能什么都懂,不同的疾病还是得找专科医院专科医生看。
二是非常喜欢使用中草药。发现身上哪儿有个包、有个结,就会敷中草药,往往敷两三个月,不仅没散结,肿瘤还越长越大,有的甚至溃烂,等到没法收拾的时候才去找医生,这时候往往已失去了治疗良机。
曾德介绍,一个月前,他接诊的一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林女士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林女士刚开始自己摸到了右乳上有一个小肿块,就在邻居的指点下买了中草药磨成粉敷在乳房上。谁知敷了一个多月也没见好转,就去找当地诊所的医生,医生看了草药配方,还安慰她说,这个草药可以,再敷一个月就可以了。就这样,林女士一直敷了3个多月,乳房开始痛,并且有了小伤口,她才意识到不对,赶紧去医院就诊。“我接诊的时候,她的整个乳房已经长满了肿瘤,淋巴结也有了转移,整个乳房肿大,有些伤口已经破溃糜烂了。”曾德介绍,后来经过治疗,病情虽然好转,但仍然改变不了林女士已经进入癌症晚期的事实,非常可惜。
“有的女性观念保守,容易讳疾忌医,所以,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到各个乡镇做科普宣教以及癌症早期筛查工作。”
每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都会举办患者教育与交流会,给大家传播科学防癌知识,倡议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倡导戒烟、限酒、注意合理膳食和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的健康生活方式;也会介绍乳腺癌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在抗肿瘤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症状,同时讲解针对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
曾德再三呼吁,女性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重视乳腺癌的筛查工作,一旦发现乳房有异常迹象,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医生做进一步判断,千万不能私自盲目处理。
科室支撑力量强,MDT已成常态化
曾德教授介绍,粤东地区目前只有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服务的人口接近2000万。今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新院区将封顶,未来两三年可以投入使用。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规范诊疗,医院入选国家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意义非常重大。”曾德教授介绍,作为肿瘤专科医院,该院的学科特性都是围绕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设置的,外科、内科、放疗科等科室设置完备,技术成熟,支撑力量强,“在肿瘤治疗上,我们的优势会比综合医院强。”
而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MDT的诊疗模式已是常态化。对于乳腺癌病人来说,从怀疑有疾病走进医院开始,全部诊疗都有一个成熟的流程:问诊、体查、初筛、检查、MDT会诊,然后给出治疗方案。“总的来说,正因为诊疗规范,所以给病人制定的方案基本上不会出错,有些病人会有不同,那也是基于病人的特殊情况做的个体化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都要说得通,讲得清楚。”
当然规范诊疗也不是一成不变、死搬指南的。曾德教授介绍,每个病人的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比如有的病人年龄比较大,不太可能耐受常规治疗,如一线化疗,医生如果评估她耐受不了,就会更换成毒副作用低一点的治疗方案。“方案确定前,我们都会跟病人或者家属沟通,第一个首选方案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一二三都清楚地摆出来给他们选择,最后达成一个合适的方案。这个过程我们也会在病例上记录,我们推荐什么方案,病人由于什么原因,如身体状况、器官功能、经济等不允许,我们只能选择什么方案等。”一般来说,经过MDT模式确定的方案跟病人沟通后,最后一般都是最优方案。
“医生要主动担起责任,跟患者密切联系”
这么多年医生做下来,曾德能切身体会到病人的不易——刚开始患病时的恐慌,茫然无助,患病后的焦灼等,曾德都感同身受,所以他总是尽可能地给患者多提供帮助,也宁愿在下班后花很多时间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记者了解到,曾德的病人都有他的微信,除了来看门诊,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总是第一个发信息给他,“曾主任,我今天有点发烧了,怎么办?”“我忘记吃药了怎么办?”……曾德也总是在看到微信的第一时间就回复,“这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最多一个人就几分钟,也不是太麻烦,但是对病人来说,这个信息太重要了,否则她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可能把一个小问题变成一个大问题,又或者,需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来医院挂号就诊,这个成本太高了。”曾德说。
“我一直都觉得,既然你选择做了医生,就要有仁心,主动担起自己的责任,要用心对待你的病人,不能是我把这个药开给你,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其他就是病人自己的事了。我们应该主动跟病人保持密切联系,把她当朋友,病人可以随时跟医生互动,病人出现什么情况,医生可以第一手掌握,马上给予指导。”他表示,肿瘤虽然不是一时三刻就能致命的疾病,但治疗肿瘤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些突发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懂处理,有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病人出现白细胞下降、发热感染等,致死风险都在30%以上。相反的,如果病人的一些突发情况及时处理好了,病人熬过了这一关,就可以赢得时间,继续跟肿瘤和谐共处。
今年春节发生的一件事,让曾德记忆犹新。当时,一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突然打电话给他,说自己发烧了,高烧39℃。由于那段时间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患者咳嗽和胸闷很厉害,家人就以为她是受凉了,问曾德是不是要吃点感冒药。曾德一听,马上要求患者赶紧找急诊科医生处理,并且亲自打电话跟急诊科值班医生沟通——这个患者接受过免疫治疗,现在高热,应该怎么处理。最后患者经过绿色通道快速地进行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胸痛,是会致命的,必须马上处理!但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不知道,如果跑去心内科,医生不知道你进行过免疫治疗,可能会按照心律失常去处理,处理不当,病人可能很快就会死亡。”曾德特别提醒患者,接受过免疫治疗的病人一定是要知道自己的病史,要牢记自己用过的药,主治医生也一定要叮嘱到位,否则一旦发生并发症,就是100%的惨剧。“作为主治医生,你给病人一个治疗方案,就一定要全程保护好她,跟踪她,包括方案的调整、毒副反应的处理等,这样病人才会安心。”
最后,曾德教授提醒说,乳腺癌作为目前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治疗手段丰富,患者千万不要尚未治疗就主动放弃。“我们在临床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像应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跟乳腺癌长期共处,活过十年二十年的患者越来越多。”
文/张青梅
(资讯)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70万获赞 136.1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