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重大,从刀耕火种到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先秦时期有很多次重大生产变革。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脱离了原始的自然状态,生产文明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生产变革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不断地追求创造而产生的。
先秦时期的生产变革,需要从工具开始说起,因为工具是人们脱离自然成为创造主体的开端,有了工具,人们才可以进行规模不一的生产活动。铁器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先秦时期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铁具出现的具体时间,虽然在现代人们仍然争论不休,不过根据考古,人们可以确定铁具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投入生产。铁具业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按照制作工艺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划分,分别是锻铁和铸铁。在春秋时期,由于技术不成熟,铁器跟青铜器在当时被综合使用。直到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冶铁成本小于青铜器铸造成本,所以铁器成为主流。不仅应用在兵器当中,也被广泛应用在了农业当中。
随着铁器、牛耕、水利工程等逐渐完善,各种相应的制度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西周的井田制,原本适用于小面积种植,但是很快就受到了生产变革的冲击,井田制由于不适应新的生产变革,所以很快瓦解了。井田制瓦解之后,首先是大贵族的私田开始出现,但是由于私田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官方很快给出了相应的举措,由于各国的变法不一样,所以举措也不一样。例如齐国的田氏在向农民收税时采用的是小斗,而向农民贷款时用的则是大斗。由于这些举措调动了积极性,所以大量的农民涌向私门,出现了封建时期的附庸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井田制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国也对私田的合法性给予承认。
《左转》记载: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
先秦时期的生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生产力本身上看,生产变革带来了使用工具的进步性,铁器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耕文明来说,将铁器运用到牛耕当中,极大提高了农民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水利工程也是先秦生产变革的重点,不仅关注政治,更关乎农业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力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也促使相应的制度做出改变,井田制瓦解、私田合理化等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跟农业一样,手工业也经历了生产变革到生产方式改变的过程。由此可见,生产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
参考文献:
《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