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1

在北上广深,茶冰厅正遍地开花。

顾名思义,茶冰厅是冰室与茶餐厅的结合体。冰室也叫冰厅,在粤语里早期说“饮冰”,指的就是去那些售卖红豆冰、多士、公仔面等小食的冷饮店,1950-1960年代在香港流行。后期那些1980年左右流行开的香港茶餐厅,则更偏向针对工薪阶层售卖的客饭套餐类主食。而眼下的茶冰厅既满足了饮品、甜品的需求,也满足了快餐正餐的需求,还覆盖宵夜场景。

已经有许多品牌依靠这种商业模式开始连锁化经营,并崭露头角。

在上海,小龙凤餐室、东发道茶冰厅这类餐厅的门口经常大排长龙。有些品牌甚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比如,2019年创始于上海的合兴发茶冰室至今已开出了36家门店,近期获得了欧游集团的天使轮投资。

老牌香港餐饮集团也在依靠茶冰厅的模式进行创新。太兴集团从2019年开始将旗下的敏华冰厅引入内地,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时排队的食客需要等候3个小时才能入场。在2020年财报中,太兴称,受益于敏华冰厅的市场表现,其年度收益大增64.7%至4.93亿港元,敏华冰厅也一跃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

港式餐饮似乎找到了一条与眼下内地的年轻人好好相处的路。

首先是情怀。无论是合兴发还是敏华冰厅,它们都试图复制香港1970年代的“冰室”风格。合兴发门店里,会1比1复刻上世纪老香港建筑,大大的旺角等香港地名牌随处可见。敏华冰厅则喜欢用香港标志性的霓虹灯牌装点门店,那些你眼下去不了的老牌药房、百货公司,这里随处可见它们的招牌。

复古设计成为标配以外,餐品也是如此。比如敏华冰厅的招牌菜,除常见的菠萝油、鸳鸯奶茶外,还有黯然销魂饭,让你立刻联想起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那些几近玄幻地制作叉烧的场景。

有些时候,人们来餐厅并不只是为了吃饭。

电影《古惑仔》或者《阿飞正传》里,港式餐厅的场景从不缺席。它与不停闪烁的霓虹灯、维多利亚港湾,错落密集的摩天大楼一样,是外界所认识的香港。在香港文化辐射力式微的当下,追本溯源式地重现黄金年代,是港式餐厅吸引内地客人的不二法宝——起码对那些有拍照打卡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是。

眼下的茶冰厅比以往的茶餐厅也更懂这些年轻人。

合兴发会在传统港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那些一起切开就会爆浆的熔岩菠萝包、洒满阿华田的港式漏奶(即西多士也就是法式吐司的进阶版),也会把避风塘这样的经典港式做法运用到牛蛙身上。配合风格显著的门店设计,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营销的举措。

并且相比传统餐饮,茶冰厅的出品仍是能做到标准化的。

据36氪报道,合兴发创始人郑翔天认为其出品更像肯德基模式,即大多数菜品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赖主厨。即使在人流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需求。在这种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下,客单价在100元左右的合兴达,目前单店月营收可达200万。如今,拿到融资的合兴发表示,要开启全国性门店扩张。

某种意义上,眼下这类茶冰厅的打法,是踩在内地第一代港式茶餐厅的肩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

2003年中国内地放开赴港自由行,让一众香港本土餐厅品牌开启了黄金年代。香港当地生意红火之余,不少品牌也试图将触角延伸至内地市场。太兴自2004年开始已进军内地,稍晚的翠华也在2009年便进入内地开店。

但这些茶餐厅在进入内地市场时更趋向于走高档路线。比如,翠华会在门店中增设圆桌与单独包厢。此外,为提升效率,它们开始建立中央厨房制作半成品,冷链配送至各个餐厅,仅需要二次加工就能贩卖。在十几年前,这钟模式让港式连锁茶餐厅区别于其他地方菜餐厅,吸引了大批内地消费者。

但随着资本大量涌入,内地餐饮市场的创新被激活,人们可选择的餐厅太多了,港式茶餐厅逐渐式微。即使如太兴、翠华餐厅为适应内地市场推出了如酸菜鱼、小炒肉套餐等非粤式菜品,它们的业绩自2015年左右后也在持续下滑。

内地餐饮,已经形成了有别于香港本土餐饮的一整套逻辑,这是建立在流量时代、人人由社交平台获取最新资讯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而茶冰厅,则是港式餐饮学习适应这个市场的最新一章。

然而,从目前看,茶冰室也已经开始渐趋雷同,无论你去哪家茶冰室,似乎都能吃到爆浆的西多士与叉烧饭,走的也都是统一的1970香港风。在潮流退去后,茶冰室能继续让港式餐饮继续辉煌,或是如香港影视文化般归于寂廖,还有待观察。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72万获赞 350.8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