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的满足需要需要同他人建立关系,而建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
人们的一些基础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同他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爱等等。这些需求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无从谈起实现自我价值。安全感的满足需要信任,归属感的满足需要信任,认同感的满足需要信任,同样爱的满足也需要信任。对于内心敏感、多疑的人而言,想要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可谓是比登天。有些人无法理解这些人,为什么无法建立起信任来,因为每个人的遭遇是不同的。
缺乏信任的人表现
对他人是否可信而焦虑
缺乏信任感的人,总是沉浸在对他人是否可信的焦虑之中。他们潜意识里无法信任他人,不管对方是认识很久的人,还是刚刚认识的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做出与以往不一致的行为。换言之,一个为人谦和有礼的人也不值得信任,因为他随时可能会做出不符合这一形象的行为。总是有充足的理由怀疑别人,却没有一点理由来信任别人。他们不仅不相信别人,同样也不相信自己。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保护自己。
工作生活的全面退缩
因为无法建立信任关系,导致诸多活动无法开展,其工作生活面临全面退缩。在学校中,因为无法建立起信任感,以至于被同学孤立。处在这种境遇的人,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工作中,因为无法建立起信任,所以被同事们孤立和排挤,其结果就是无法达成合作来完成工作任务。工作的不如意会导致生活的混乱,个体会出现退缩心理,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来。因此,信任是个体成长的前提。
建立信任关系,总共分几步?
第一步:分析内心的不信任感
对有些人来说,在见到某人之前可能就已经产生不信任感了。尽管彼此都是陌生人,也都没有见过面,这种不信任感也会存在。这是移情心理导致的,即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新的情境。比如,一个人在屡次相亲中都被拒绝,那么这个人在下一次的相亲之前,内心的不信任感就已经产生了。分析内心的不信任感,并且找到最初产生这个不信任感的根源,才能避免产生移情心理。比如,你父亲曾经承诺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没有办到,你记在了心里美。其结果就是,别人无论答应你什么,你都不会相信。
分析不信任感的目的,是避免先入为主的评价别人。比如你要见面的某个人,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不可信任的因素,让你联想到过去曾经被欺骗的经历。当你发现这些蛛丝马迹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这个人与过去的那个欺骗我的人毫无关系,我要信任眼前这个人。只有先消除认知中的偏见,去掉有色眼镜看人,才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一个人,才更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关系。毕竟你每次遇到的人,都有可能是你人生中的贵人。如果你总是战战兢兢的不信任别人,那么你也很难有所发展。
第二步: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开诚布公的沟通之上的。正所谓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还是谎言。人与人交往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别人说谎,别人也会对你说谎;你对别人有所保留,别人也会对你有所保留。只有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才能够得到别人开诚布公的回应。当然,这可能有所理想化。现实中你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可能得到的只是敷衍。没关系,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交往,但是你一定要首先学会坦诚交流,才能够遇到同样坦诚的朋友。
第三步:需求的满足
人与人交往,不要回避彼此的需求。别人接近你不会完全没有目的,但是你也不要担心自己会受伤害或者吃亏。信任感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需求的满足之上的,当彼此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信任感就会增强。你的价值正好满足对方的需求,对方的价值恰好满足了你的需求,彼此信任感就会增强。这种价值的满足有时候并不完全是物质化的,还包括情感层面的。比如两个好朋友好久不见面,约在一起聚餐,这个过程中就已经满足了需求交换。因为通过聚会,彼此都得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四步:时间的考验
信任感的建立,需要时间的考验。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与交往的时间有着重要关系。一般而言,交往时间越长的人,越值得信任。同样的道理,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也可以看到有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根据心理学发展规律,一个人的气质、信念、人格、价值观、世界观、生活目的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认识的时间越长,对一个人越了解,也就越能够确定一个人是否可信。建立起信任关系,对个体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乏信任感,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也不会获得快乐。
总而言之,对他人的信任感是成长的基础。有不值得信任的人,可是有更多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建立起可信任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九霄云客
举报/反馈

九霄心理

90万获赞 14.1万粉丝
发现自我,走向自我,成为自我!
心理咨询师,赵凯,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