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是哲学系2017级本科生肖越文,很荣幸能够作为毕业本科生代表在此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向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操劳的家人们,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三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来到南大的第一年,我们还在人文科学试验班。那年是学校第一次设立人文大类,我们也在懵懂中逐渐探索。一年中,我们领略了“关乎人文,化成天下”的风景,最终哲学的魅力将我们聚拢在南哲。从此,我们的生活开始交汇,不知不觉间深刻地影响了彼此。
在南哲,我们遇见了可亲可敬的师长。老师们可敬,是因为他们一丝不苟的学术风范和教学品格。每当中午走过逸夫楼的教室,我总是能看见南哲各个年级的同学与老师投入地讨论问题,有时甚至忘记了吃午饭。在写作学术论文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从格式到内容细细讲解。老师们可亲,是因为他们宽以待人,活泼可爱。与他们闲聊,总是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受益良多。我想,南哲的学风也体现在细微之处,这种学术品格从刘伯明先生的时代一直长流至今,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在南哲,我们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我们在课上热烈讨论,即使观点不同也耐心倾听,我们在课后谈天说地,畅想未来。我们曾一起闻过马克思墓前的花香,吹过特里尔秋夜的晚风,走过镇江的西津渡,看过淮安的大运河。我们最珍贵最纯粹的青春年华,因为南哲,获得了厚度和意义。
我也想感谢南哲的辅导员老师,教务员老师,图书馆的老师以及各位行政老师。如果没有你们高效细致的工作,我们在南哲的学习生活也不会如此便利舒心。你们一点一滴的奉献,共同编织了我们对南哲的集体回忆。
今天也许是我们人生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告别。它是学校和社会、青涩和成熟的分水岭,是梦想与现实、依赖和独立的分界线。过了这条坎,我们的人生会各自流向何处,有怎样的面貌,经历怎样的坎坷,获得怎样的成功,我们或许仍有迷茫。但是,我相信,无论是怎样的人生,南哲教会我们的理性、包容、宽厚、严谨,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灯塔一样的存在。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一路顺风,祝愿南哲桃李芬芳,谢谢大家!
供稿 | 肖越文
图片 | 刘 扬
编辑 | 樊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