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升,正畸、种植等口腔消费呈爆发式增长。
口腔CBCT作为一种新型、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在口腔疾病诊断、牙齿种植等应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俨然成为口腔诊所的"标配"。
成像视野是口腔CBCT重要的参数指标之一,它决定着单次成像(无任何拼接)将包含多少口腔临床意义的解剖信息。
视野范围牙医朋友在选择时往往会纠结:视野小了,拍不全;视野大了,用不上。
那么口腔CBCT视野多大才合适呢?
锥束CT按照视野 (FoV) 进行分类,可分为小视野CBCT、中视野CBCT、中大视野CBCT、大视野CBCT。
不同视野有着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因此,在选择口腔CBCT时,最佳的FoV至关重要。
下面就以登特菲口腔CBCT为例,带大家来看看CBCT不同视野的区别,以便牙医朋友们更好地选择。
口腔CBCT不同视野临床应用
小视野
可满足根管治疗和修复的需求,但无法在一张影像中同时显示两侧TMJ和两侧的第三磨牙,比如:
5*5的视野适用于根管、根折、隐裂等细节部位;
8*8的视野适用于半口或个别牙齿种植、根管治疗、单侧第三磨牙的拔除等。
中视野
一次扫描,可完整显示全口牙列情况,但部分颌面骨骼宽大患者双侧TMJ和上颌窦全阔拍摄不全,部分患者可满足正畸和种植等一般需求,比如:
12*8/12*10/14*10/15*9(中视野)的视野适用于上颌窦底、部分患者的双侧颞颌关节及部分上颌窦轮廓,可满足部分患者的正畸、种植等临床应用。
中大视野
一次扫描,可完整显示全口牙列情况,并可覆盖绝大多数颌面骨骼宽大患者双侧TMJ和上颌窦全阔,可满足绝大部分患者正畸和复杂全口种植临床需求。比如:
15*10.5/16*11(中大视野)的视野适用于上下颌全牙列,同时覆盖绝大部分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双侧)和上颌窦全部轮廓。
可满足口腔全科综合诊疗需求,如上颌窦底提升术、穿颧穿翼、正畸、气道分析、多数据融合等临床方案。
大视野
一次扫描可完成从下颌到上颌窦大部及双侧颞颌关节的完整显示,覆盖大部分颅面骨骼。
可满足颌面外科,全口种植,尤其是骨骼异常/不对称以及计划进行正畸/正颌手术等。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了解到:视野越大,所能扫描和观察的范围就越广,临床应用范围也会相应增加。
不同视野各有出彩的地方,到底选择哪种视野的口腔CBCT?这就得根据医生的业务需要而定了,例如:
哪些牙齿或解剖结构需要可视化?
TMJ区域是否需要包括在扫描中?
上下颌、牙弓都需要可视化?
上颌窦部分可视化是否足够?
对于口腔CBCT视野的选择,你现在还会纠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