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是人们最喜爱的鸟类,没有之一,在我国,燕子是非常特殊的动物,人们从来没有赋予它们什么独特的头衔,它们也从未染指过国鸟、省鸟等美誉,但是人们却自觉地保护它们,潜意识中燕子的地位超然鸟外,更像是人类的伙伴,民间欢迎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甚至大多时候就将巢穴安置在堂屋外最敞亮的门厅上,即使是鸟粪遍地,农民们也从不抱怨,甚至报之以喜爱,期待它们的光临。大人们为了警告小孩子不要伤害燕子,总会告诉他们打燕子要瞎眼睛、长沙眼等,有时候这种保护近乎迷信一般,但这种迷信却从未显得愚昧,反而十分可爱。
燕子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人们对它们观察得很仔细,有很多俗语都与燕子有关,比如: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雨就到;燕子低飞要落雨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得到的燕子对人类的帮助。
古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也是由来已久,无数的诗词中赞美燕子的篇幅层出不穷,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等等,燕子在我国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似乎很熟悉燕子?我们从小学课文中得知,秋天到了,燕子要飞到南方去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和民间传闻中都知道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再回到北方,这也许是人们最普遍的认知,这个南方大多被认为是我国的江南,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小小的燕子身上却有巨大的能量,它们的迁徙路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总的来说,在我国的燕子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雨燕,一类是家燕。这两种燕子的迁徙路线也是不同的。
一、雨燕不远万里,横跨亚洲、西亚、中东到达非洲,直达非洲南部过冬。
在我国雨燕主要分布在北方大部分区域,特别是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以北京雨燕比较著名。飞速很高很快,大多数时候都在天空飞行,很少在地面休息。
曾经有专业的团队在一只北京雨燕3105的身上放置了定位器,来跟踪北京雨燕的迁徙过程,人们由此第一次详细的了解了雨燕在我国的迁徙路线。它在7月末开始从北京开始迁徙, 先向北飞越蒙古,再向西进入我国西北从新疆进入西亚各国,随后向西南穿越西亚各国,进入中东地区,跨越红海从而到达非洲北部,然后继续向南飞行,直到到达非洲南部的南非哈博罗内。整个过程历经三个多月,期间除了飞行觅食,和少数时间在树枝上休息外,几乎全部处于飞行状态中。
雨燕不仅仅分布在我国,在欧洲地区也有大量的雨燕分布,欧洲雨燕与亚洲雨燕有着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非洲南部,由于欧洲与非洲相近,欧洲雨燕的迁徙路线比北京雨燕要近得多,它们从西班牙直接进入北非,此后沿着海岸线附近一路迁徙向北非,不过,这段路程看似更近,却更加凶险。
撒哈拉沙漠是其必经之地,而沙漠中的绿洲是它们生存的唯一机会,雨燕在迁徙过程中会由经验丰富的老燕带路,它们牢牢地记住每一个生命绿洲。但是,近年来,撒哈拉沙漠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很多绿洲消失,而燕子一旦失去水源,浩瀚的沙漠将成为它们的葬身之地,在未来,欧洲雨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燕子具有回归特性,会返回出生地繁殖。它们在非洲南部会栖居在山岩等地,集中越冬,而不会繁殖,直到来年2月份就会启程回归,亚洲和欧洲的雨燕再次分离,各自踏上回家的路程。
二、家燕南飞,并不是我国江南,但大多数去了南亚甚至更远的澳洲。
家燕的飞行能力相比较雨燕而言要弱一些,它们更多的是根据食物向南迁徙,事实上,燕子迁徙的唯一原因就是食物,而不是天气,燕子身形瘦小,羽毛紧密,并不惧怕严寒,但是燕子习惯飞捕食物,蚊虫飞蛾等食物的季节变换是它们迁徙的原因。在秋季加深的时候,燕子就是追逐食物一路南迁,但是这个南方并不是我国江南,而是更远的南亚甚至澳大利亚。
家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候鸟,只有在海南地区属于留鸟,常年有燕子生活,而北方的大部分燕子则会迁徙到南亚,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越冬,而少部分会想更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洲等地区迁徙。同样,家燕也会在来年春天重新回归到出生地繁殖,也就是我们农户家的屋檐下,我们看到回归的燕子,却不知道它们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万水千山。
三、迁徙路途漫漫,危机四伏,猎手伺机而动,还有人类补刀。
每年,有很多人都会发现,曾经在屋檐下繁殖的小燕子忽然再也没有回来,它们去了哪里?答案是不幸的,燕子迁徙路线十分遥远,数万里的漫漫旅途中它们很难停下来休息,并且补充足够的食物,疲惫让它们反应速度下降,而此时各类猛禽则抓住时机伺机而动,很多燕子成为了它们的美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年迈的燕子不堪旅途辛苦,最终永久的留在了万水千山中,我们也许发现过,人们很少见到燕子的尸体,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燕子都在年迈之时永久的埋葬在了迁徙途中。
我国人从来不会吃燕子,自古以来,燕子就被认为是人类的伙伴,受到自发的保护,但是地球之大,我们视若珍宝的燕子在其他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在非洲一些国家,有着捕食燕子的传统,当燕子成群结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非洲的时候,当地人便在山头 ,用一张张用扫把撑起来的大网捕捉燕子,可怜的燕子就这样被端上了餐桌。
小燕子也有大能量,万里迁徙出乎人们意料,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对它们的尊重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