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在两会的开幕前夕,在济南军区中,传出了一个惊人的噩耗:济南军区原政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刘冬冬上将,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5日在北京逝世。在他去世后,多名国家领导人前往赠送花圈及挽联,追思这位英雄般的军人。

或许会有人问,这位刘冬冬上将何许人也?查一查他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功勋卓著:

这位1945年才出生的、几乎和新中国同成长的上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轮战中战功显赫,而后又历任了21集团军政委、兰州军区党委常委、济南军区政委等等职位,他也是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样一位赫赫英名的领导者,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呢?而他又究竟是不是如同坊间传闻那样,是刘伯承的儿子呢?

一,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军功

1945年10月,刘冬冬出生在了湖北省武汉市。他出生后的第三年,新中国巍然成立,而他也就在新中国的幸福光芒的沐浴之下迅速成长。

由于在学校中,刘冬冬学习到了许多老一辈领导人为新中国赴汤蹈火、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报效祖国”这一信念就此深深扎根进了刘冬冬的内心之中。

因此,在刘冬冬中学毕业后,1961年,这位志向远大的爱国青年一头扎进了军营当中,穿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那一身绿军装,成为了陆军第47军的一名战士。

刚进军队的刘冬冬还是一名“新兵蛋子”,因此也只能从最基础的卫生员这种后勤兵做起。不过,刘冬冬的出色表现也很快为他带来了晋升:

刘冬冬

1966年12月,刘冬冬开始担任陆军第47军的宣传股干事,而后逐步担任了宣传科干事、宣传科科长、陆军第47军团副政委、政治部组织处处长等等职务。

同时,能够让刘冬冬报效国家的时刻也到来了。

1979年2月,在中国边境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开战前期,中国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击退了企图进犯我边境的越南军队,并且攻下了越南的军事要地——凉山。

然而,惨败的越军并未就此死心,不仅不断地对云南省文山州的国境线进行挑衅、骚扰,更是入侵了我国的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等地区,并且开始在老山及者阴山一带建造军事基地,试图强壮本国力量,更多地进犯我国领土。

由于老山地处偏僻,地面坑洼不平,我军很难大批量集结防御或者进行反击,实力因此大大减弱。而越军这一在边界造本国基地、试图和我国军队“打持久战”的行为,也大大激怒了我国军人,因此,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这一场战争不仅仅是巩固我国的防线,保卫我国人民和财产的安全,更是对中国军队的一场长达十年的“大练兵”。在这一场战争中,有许多军人脱颖而出,彼时正在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中担任军政委的刘冬冬,便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

在1985年8月至1987年6月期间,刘冬冬运用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一颗敏慧的头脑,陆续打退了多次越南军队的骚扰与进犯,立下了许多军功。然而,那短短两年的战斗里,也为刘冬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例如,那时候的老山战场上,战士们出发执行任务前,所在部队的首长们都会为战士敬酒、戴花。

然而,在刘冬冬所在的139师中,却有一条不成文的“传说”:刘冬冬从不为战士戴花,因为在139师的突击队第一次执行任务前,刘冬冬按照惯例,为某一排的战士挨个敬酒、戴花后,那一排的战士没有一个人活着返回……

然而,这背后其实是战士们的请求。在出征前,刘冬冬前去和战士们谈心,无意中听到一位战士提到自己从未喝过茅台酒,便费尽周折托人从别处弄来了好几箱茅台。

等到出征誓师大会时,刘冬冬为每一位战士的杯中都倒满了贵重的茅台,祝愿他们能够平安顺利地归来。看到了茅台的战士们热血沸腾,他们纷纷放下杯子,大声说道:

“上阵杀敌,是军人分内之事,不需要慰劳,更不要这样的仪式。等到我们打了胜仗,凯旋时,再来喝这一杯好酒!”

刘冬冬听完后,感触颇深。自那以后,139师再也没有了出征誓师大会,取而代之的则是凯旋后迎接战士们的戴花与敬酒环节。

二,逐步晋升上将,仍旧心系百姓

1987年5月至6月间,刘冬冬所在的陆军第47集团军陆续退回国内,而刘冬冬也随军撤离。返回国内的刘冬冬仍然不断地培养着自己的军事素养,为新中国的军事防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93年,刘冬冬从陆军第47集团军中调任,成为了兰州军区的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党委委员;

1995年,刘冬冬再次调任陆军第27集团军政委、集团军党委书记;

1997年,刘冬冬调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2000年升为军区政委、军区党委书记;

2002年,刘冬冬调往济南,担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

这一系列的调任,可以说是刘冬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所获得的累累战功的一个侧面印证。而随着调任后仍然优秀的工作表现,刘冬冬的军衔也在不断上升。

提到军衔,许多人都知道,新中国的军官军衔分为三等、九级,其中最高级别的将官一级中又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上将可以说是军队中的最高荣誉了。

在1992年时,刘冬冬就获得了少将军衔;1997年,刘冬冬晋升为中将军衔;直到2004年,刘冬冬和其他十几位参与过老山轮战的军人一起,荣誉地晋升了上将衔,而他也成为了当时的全军中最年轻的一位上将。

获得了上将军衔的刘冬冬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2007年7月,担任济南军区政委一职的刘冬冬上将率领中国高级军事友好代表团,前往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有力地促进了中柬两国军事方面的友好联系,加强了中柬两国的军事合作。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被派往四川参与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刘冬冬上将再次赫然位列其中。

那时的他已经六十多岁高龄,却仍然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抵达了灾区,仔细检查了抗震救灾官兵们的住宿和饮食等工作环境后,刘冬冬又转去四川彭州,看望当地的受灾群众们,并且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检查帐篷内外的环境,诚恳地安抚道:

“请大家相信党,相信国家,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抢险救灾,会尽最大努力保护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之后,刘冬冬于2010年结束了他在军队中的军官最高服役年限,从军区岗位上光荣退休,然而他又担任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职,可以说为中国发光发热到了最后一刻。2015年2月,这位心系祖国和人民的老上将在北京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9岁。

三,刘伯承之子?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

其实,刘冬冬除了忙于军事,在生活上也待人和蔼,为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初,刘冬冬上将到军队某部门检查工作,一眼就看到了一位拥有二等功的战友。由于战友当时年龄已经超过提干年龄,所以,尽管战友在军区被表彰多次,荣获三次三等功荣誉,并被评为了“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然而却仍然无法提干。

刘冬冬在详细了解了这位战友的成绩之后,积极地向总部推荐了他,并且强烈建议“破格提干”。由于刘冬冬的“慧眼识人”,在一周后,这位战友顺利拿到了南昌陆军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而刘冬冬的这份平易近人,也在多年以前就显现了出来。1974年冬,一位不起眼的小兵来到了刘冬冬当时所在的团部驻扎地,办完了公事后,小兵想要找他的一位老乡吃饭。

然而,由于老乡外出办事,小兵“扑了个空”,在政治部值班室恰好碰见了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刘冬冬。刘冬冬看到这位军人顶风冒雪地前来,手脚都被冻红了,因此主动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并且像兄长一样招待他在团部吃了一顿午饭。

1987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保障当时来到前线采访的新闻记者的安全,刘冬冬多次派遣小战士陪同记者采访,保护记者的安全。

在新闻记者周详采访结束离开时,刘冬冬还拜托他们,将一根用高射枪子弹壳做成的手杖带回他的老家,送给他的母亲。这位在硝烟战火中依然面色坚毅的军人在提到家乡时,难得地露出了一点柔情,让记者记忆尤深。

提到刘冬冬的父母,便不得不想起前几年围绕刘冬冬升任上将时产生的一点流言:有人说,刘冬冬是刘伯承元帅流落在外的儿子,也是借着这层关系,刘冬冬才能成为全军中最年轻的上将。

其实,这些压根就是无稽之谈!

刘伯承元帅生于四川,而刘冬冬则是地道的湖北人;同时,两人年龄上相差颇大,足足相差了五十三岁,而刘伯承元帅在1959年时,在钱粮胡同的一张全家福内,可以清晰地看到,刘伯承此生只留有四子四女,几个孩子与刘冬冬上将也长得并不相似。

可见,所谓的“父子身份”根本空穴来风,而也许这样的“乌龙”也只是因为两人同姓,所产生的巧合与误会罢了。

回顾往昔,这位毕生忠于党和国家、忠于人民的老上将,为尽忠职守、保卫祖国留下的笔笔功绩,应当被后世人永远铭记在心。

我们向着强大前行,更应当向着这些伟大的领袖和领导者们学习,记录下他们高风亮节的胸怀,并且在日常中学习他们严以律己、鞠躬尽瘁的优秀精神。

忠魂不灭,热血化春雨;大爱永存,壮志记千秋。老一辈们用他们的鲜血与智慧,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康庄坦途,为我们奠基了如今这繁华盛世。我们感恩他们,更应铭记他们的精神与品质,背负着他们的殷殷期望和不灭期盼,努力,前行!

举报/反馈

李教授锐评

1055万获赞 29.2万粉丝
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分析科普
教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