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与世长辞,医学界一片震动:肝胆外科界憾失一名巨人。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吴孟超先生距离他们有点远——只知道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对他的事迹知之甚少。
读书,是走近吴孟超的一条路径。
2012年,由王宏甲、刘标玖创作的《吴孟超传》出版。这本《吴孟超传》可以说是一本励志书。
吴孟超出身贫苦农家,三岁才会走路,虽先天不足,但发奋求学,立志要在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上作出大成就。作者认为,“这对无数平凡人家的孩子都是巨大鼓舞”。
吴孟超5岁随母亲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8岁就跟父亲去橡胶园割胶。割胶需凌晨1点起床,割到天亮回家吃饭,饭后再去收胶。否则热带骄阳一出,胶就不往外流了。
他9岁时,父母觉得要让这个长得矮小的孩子去读书,将来才好找个省力气的活儿,有饭吃,于是送他到当地华侨办的学校去读书。从此吴孟超半工半读,仍每日凌晨1点起床随父亲去割胶,直到17岁初中毕业。
17岁时,正值1939年,中国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在学校接受了爱国教育的吴孟超没有服从父母希望他去英国读书的愿望,毅然坚持回到祖国。
“审视1939年以前的吴孟超,我再次看到,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该书作者认为,“我们似乎可以说,他17岁以前的经历,几乎已经决定了他将来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2013年出版的《肝胆相照:吴孟超传》则将重点放在了还原吴孟超的学术成长历程上。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部分,作者方鸿辉用该书记录了吴孟超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他日后学术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同时也勾勒出吴孟超关于肝胆学科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学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