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一次在影院看恐怖片。
三幕式戏剧结构,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总结的戏剧理论,即戏剧应包含开始、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则对这一理论加以扩充和具象化,他的概念模式放在电影剧本中,可分为以下三幕:
第一幕是铺陈,占电影的四分之一。目的在于为整部电影的叙述架构基本的框架,交代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和事件,介绍主要的人物关系;
第二幕是冲突,占电影的一半。这一阶段通过冲突的演变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逐渐增加主角对抗障碍而生的张力;
第三幕是解决,占电影的四分之一。主要是将冲突高潮戏剧化,并最终给出一个形式上的完结。
上述模式对于现实主义或形式主义的影片进行分析并不适用,但对于从1910年以来的以情绪、冲突推进剧情发展的剧情片,基本上契合,并且由于菲尔德所著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广为流传,使得三幕式结构成为了最常见的剧作模式,尤其是在好莱坞。
2018年派拉蒙影业推出的高概念恐怖片《寂静之地》,以17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狂卷了近3亿美元票房,因此顺理成章出了续集《寂静之地2》,并在今年上映。
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续集目前也已经拿到了将近2亿美元的票房,第三部指日可待。
影片卖座的原因自然与其“不能发出声音”的高概念密不可分,但支撑着这个概念推进剧情发展的,依然是上述经典的三幕式剧作手法。
一、故事的铺陈
影片剧情部分时长88分钟,第一幕时长约19分钟。
这里有必要对第一部的剧情做个大致介绍。
伊芙琳一家总共五口人,包括李、伊芙琳夫妇和大女儿瑞根、儿子马库斯和小儿子博,其中瑞根是名聋哑人,因此全家都会手语,这也让他们在怪物降临时便于沟通。
在怪物降临后,每天晚上邻居之间都很有默契得会在楼顶点燃篝火,证明自己还活着。
伊芙琳一家也幸存了下来,有次他们去超市取生活用品时,小儿子博拿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于是被怪物杀死。
后来伊芙琳怀孕,在去地下室时踩到了钉子意外打翻了手上的相框而引来了怪物,伊芙琳一家便于怪物展开了搏斗,李为了救瑞根和马库斯选择牺牲,伊芙琳也顺利产下一个孩子,而最后瑞根发现怪物对她佩戴的助听器的高频声反应巨大,能使其暴露出被硬壳包裹的最脆弱的头部,伊芙琳便配合着开枪将怪物杀死,第一部结束。
不同于第一部开门见山直接展示了后怪物时期的生活,这一部则是先介绍了怪物的来源。
怪物来自外太空,人们在逃难时发现其没有视力,但是听觉敏锐,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它的警觉,并对发出声音者进行杀戮,手段残忍且行动迅速。
这一幕也交代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伊芙琳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同时也引进了一位新的角色艾莫特,是他们的邻居兼好友。
之后剧情便跳到了第一部结束的地方,伊芙琳收拾残局,带着瑞根和马库斯以及刚出生的孩子往一处篝火的方向走去,第一幕结束。
二、冲突的发展
第二幕从影片的第19分钟一直到第68分钟。
这一幕中主要围绕着制造冲突-冲突发展-解决冲突的模式推动剧情发展,并且不断循环这个模式来控制影片节奏,让观众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从而激发观众继续观看的欲望,这一幕中比较突出的冲突点一共有五处。
第一处冲突是伊芙琳一家进入了有篝火的一幢废弃建筑中,但因为不知道谁布置的机关而造出声响,马库斯也因踩到野猪夹大叫,此时画面中出现了用狙击枪对准伊芙琳一家的镜头。
这样便制造了两个小冲突,一个是马库斯的大叫将引来怪物,另一个是布置机关以及拿狙击枪的人是谁?但因为掌握了怪物的弱点,伊芙琳一家娴熟得用助听器的频率和霰弹枪杀死了赶来的怪物,可是却引来了更多的怪物,好在被一个神秘人救下,来到了地下室一处相对密封的空间。这时两个冲突同时解决,伊芙琳一家得救,而布置机关的神秘人正是他们的好友艾莫特。
第二处冲突发生在当天夜里,马库斯偶然听到了一个电台在放歌,瑞根认为这是有人在发信号,可是艾莫特认为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安全的地方,双方就此产生分歧,矛盾凸显。
夜间更具冒险精神的瑞根在与马库斯说了前往放歌电台地点的计划,却没得到支持,于是选择一个人出发,矛盾加剧。最后在伊芙琳的央求下,艾莫特出门寻找瑞根,矛盾解决。
这一个冲突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气氛营造,主要是为了平稳推动剧情,以及使影片从单线叙事转变为双线叙事,自此艾莫特和瑞根同一路,其他人则继续待在艾莫特的藏身处,等待艾莫特回来,而后两边剧情同时发展,双线叙事,交叉剪辑,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先看伊芙琳和马库斯这条线。
在艾莫特出门寻找瑞根后,伊芙琳也准备去镇上药店拿几罐氧气瓶回来给刚出生的小孩供氧(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容易吵闹,因此伊芙琳将小孩放在一个木箱中,通过氧气瓶供氧让小孩呼吸)。
第三处冲突发生在伊芙琳出门后。见母亲迟迟不回来,马库斯便出了地下室,在废弃建筑中“探险”,但是当他看到已经成为干尸的艾莫特的妻子后被吓得打翻了身边的物品,制造出了不小的声响,必将引来怪物,冲突出现;
于是马库斯急忙跑回地下室,将小孩一起带进了完全密闭的防空洞中,可是却将门完全锁上,只有从外面才能将门打开,而里面的氧气只够呼吸几分钟,冲突加剧;
这时母亲赶了回来,制造爆炸使自动喷水灭火器工作,混淆怪物的听觉,从而来到地下室,打开了被锁住的门救回了马库斯和小孩,冲突解决。
再看艾莫特和瑞根这边。
第四处冲突是瑞根在路上看见一辆废弃的火车,想要拿车上的急救包傍身,却意外招来一只怪物,冲突出现;
随后使用高频让怪物暴露脆弱的头部,可是瑞根第一枪并没有将怪物打死,并且霰弹枪卡壳了,冲突加剧;
眼看怪物就要走到跟前,艾莫特及时赶到,一枪爆头打死怪物,冲突解决。
第五处冲突是艾莫特同意与瑞根一同前往放歌电台的地点,在一个港湾时遇上了一群幸存下来的人,可他们为了抢夺随身物品,将挂满瓶子的渔网绑在了艾莫特身上,只要他一动就会发出声响,从而引来怪物,冲突出现;
这群人不仅将瑞根背的包抢走,还拿走了能够对抗怪物的助听器,冲突加剧;
随后在艾莫特的暗示下,瑞根跳进了河中逃脱,艾莫特也发出声响引来怪物,在怪物袭来的一刻跳进河中并将渔网解开,最后两人坐上小船去往放歌电台的地点,冲突解决。
第二幕也伴随着艾莫特和瑞根远行的船只而结束。
三、剧情的完结
第三幕从影片的第68分钟一直到第88分钟正片结束。
在这一幕中会将剧情推向最高潮,并对影片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的解决。
艾莫特和瑞根终于到达了放歌电台所在的小岛上,令人惊喜的是,岛上真的有人类居住,他们发现怪物不会游泳,不会从对岸到岛上,因此在这里是十分安全的。
可是第二天艾莫特在岛上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艘载着怪物的小船也停在了岛岸。
此时影片进入到最高潮,毫无防备的人们突然受到了来自乘船到岛上的怪物的攻击,而另一边伊芙琳在出去拿药品的时候遭到了怪物的袭击,两边同时制造了冲突,并且导演通过交叉剪辑将这种冲突最大化,让观众为两边的形势都屏住一口气。
最后瑞根将助听器放置于广播站的麦克风上,让高频声音能传播出去阻止岛上大杀四方的怪物,同时马库斯也通过收音机听到了电台传来的高频声音,便将收音机外放,于是两边同时用高频声音抑制住了怪物的行动,瑞根和马库斯也同时走向了怪物,并且同时使用武器将怪物击杀。
第三幕结束,影片也随之结束。
当然,这一幕不算典型的谢幕,一般来说正常的第三幕结束会有一个给观众在剧情高潮后的缓冲时间,比如两边都杀死怪物之后终于团聚,或者各自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下一程云云,而不是像影片这样戛然而止,会让观众不尽兴。
不过这样处理也情有可原,可以给下一部做足铺垫,也许下一部的第一幕就是交代两边团聚的背景。
总而言之,影片中规中矩,很多观众在第一部中已经接受了无法发出声音的设定,因此这一部中无声的设定对观众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也许导演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影片其他方面做足了功夫,相比第一部,这一部用多个地点丰富空间,用双线叙事丰满情节,用交叉剪辑控制节奏。
而在剧本创作上,则是经典且标准的三幕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