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可谓有目共睹,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后,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刺激整个产业链汹涌澎拜,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不但业绩飙涨,股价亦纷纷大涨。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这波热潮中分得一杯羹,比如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贵州振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新材”),业绩惨淡到亏损。
据了解,振华新材的核心产品为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此番IPO,公司拟募集资金22.54亿元,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沙文二期)、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建设(义龙二期) 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下称报告期),振华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13.47亿元、26.55亿元、24.28亿元及6.8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8.97万元、6776.09万元、3376.36万元及-1.32亿元。
其中,2019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分别下滑8.53%、50.17%;2020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8.12%,归母净利润亏损,且截至2020年9月末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2370.28万元。
究其原因,主要系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的大幅退坡,以及子公司义龙新材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一期项目投入使用,新增人员薪酬、折旧摊销及管理办公费用,二期建设新增项目贷款财务费用、研发项目投入增长等,导致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1.29%。
2020年1-9月亏损则主要系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均呈下滑态势,叠加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生产停工损失等。
业绩大幅下滑的背后,振华新材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不饱和。报告期内分别为81.05%、90.14%、69.78%和23.09%。
(图源:振华新材招股书)
截止到2020年1-9月,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两成左右,说明公司的生产线大部分时间处在荒废状态。
即便如此,振华新材仍然要募集资金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沙文二期)、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义龙二期)。试问,面对产能过剩的现状,仍欲扩充是为何?届时产能大幅增加,使得营业成本增加,拖累公司业绩,但其是否具备足够的产能消化能力呢?
按照客户结构划分,报告期内,振华新材约九成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对营收的贡献值分别为81.52%、85.67%、93.55%、89.88%,呈高度集中态势。
其中,宁德时代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销售金额占公司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51.72%、65.22%、74.44%、32.03%。
从中不难看出,2017年至2019年,振华新材对宁德时代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大有一人夺“天下”的架势。2020年1-9月因新冠疫情爆发导致部分产品型号订单推迟,公司对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也就是说,抛开不可控因素,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决定振华新材“生死存亡”关键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销售规模、回款速度、毛利率等都可能因宁德时代的一点“风吹草动”便大起大落,业绩的持久性存在诸多风险。
事实上,振华新材的盈利能力也很不乐观。2017年-2019年,振华新材三元正极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13.89%、9.54%、11.03%,而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8.50%、16.47%、16.16%,振华新材远远落后。
到2020年1-9月,三元正极材料直线跳水,降低到3.01%,并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综合毛利率)拉到了3.15%的最低位。
京达财经注意到,振华新材毛利率落后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中的三元前驱体主要来源于外购,而同行业公司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杉杉能源、厦钨新能、长远锂科都有上游三元前驱体业务,自产自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公司在原材料价格高位的时候做了大量囤积,导致材料单位成本增幅高于销售均价增幅,影响了毛利率。
报告期各期末,振华新材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之和分别为3.81亿元、10.71亿元、6.4亿元和8.56亿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21%、30.70%、17.97%、21.23%。
从财务勾稽的角度来讲,应收账款存在收不回来的风险,由此计提的坏账准备会对公司净利润造成较大吞噬。
事实上,2017年-2019年,振华新材为庞大的应收账款分别计提了1404.45万元、2714.92万元、3101.93万元坏账准备,逐年递增。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该数据已攀升至5796.37万元,超过过去任何一年。
一边是规模不菲的应收账款,另一边,振华新材的存货金额也相当了得。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2928.95万元、56897.08万元、66294.28万元、96157.47万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10%、16.30%、18.60%、23.85%,对应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812.86万元、1200.28万元、2217.93万元、2121.58万元。
盈利急转直下,应收账款和存货左右夹击,令振华新材的现金流承压。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振华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116.09万元、-2.25亿元、-1906.71万元及-4.26亿元。除了2017年,均为负数,说明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不排除未来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公司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存货余额进一步波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波动继续加剧的风险。
而为了填补现金流的持续流出,振华新材在本次募集的22.54亿元资金中,将拿出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京达财经曾发函向振华新材问询。截至本文发稿之日,尚未收到公司回复。